→以往各期

Literature Information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选编

           总第69期       2008年第7期                        2008年11月编印

          

本期要目:

 

★湖南师大开门办学服务新农村

★河北工程大学:公寓文化浸润莘莘学子

★教育部门积极出台七大举措  全力促进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

★高等职业院校名师丑武江:创新引领事业发展

★山东商业职院积极探索高等职业人才培养途径

★高职院校也要加强文化建设

★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行绩效预算管理的思考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传承京商文脉

  服务首都经济

 

 

文本框: 报 刊 网 络 信 息

京郊动态

大学生“村官”成“种菜先锋”

京郊日报通讯员   李艳梅

   


通州区漷县镇的大学生“村官”,眼下在村民中有了新称呼:“种菜先锋”。原来,这个镇在西黄垡村成立了“大学生‘村官’设施农业示范基地”,镇党委提供项目资金,西黄垡村“无公害生产基地”提供温室大棚及相应配套设施,由种植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大学生“村官”负责品种引进、种植和销售工作。

1120日,笔者来到该“示范基地”。大学生“村官”们正在大棚里精心照顾自己负责的蔬菜。“用南瓜根嫁接出的黄瓜有抗病、丰产、耐低温的特性,这个大棚第一茬就增收7000多元。”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西黄垡村大学生“村官”熊志辉,在基地种菜的过程中,经常回母校请教老师,并多次前往小汤山等蔬菜基地参观学习。

在基地的另一边,草厂村大学生“村官”陈学娟正细心照料着新引进的宝塔花菜。“宝塔花菜营养丰富,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一棚大约能产2500公斤左右,目前市价14元一公斤,春节前能涨到20元一公斤。”说到自己种植的新品种花菜,平日腼腆寡言的陈学娟如数家珍。

还有的大学生“村官”在种菜之余,盘算着为示范基地做个网站,将蔬菜品种和价格等信息全部发布到网上,以此吸引更多的蔬菜批发商,打出基地的蔬菜品牌。

漷县镇副镇长张焕启说,近年来,镇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加快,形成了以草厂村蔬菜生产基地为龙头的设施农业产业带,现有设施蔬菜面积9600亩,给农民带来了切实收益,但仍有不少农民采取观望态度。为此,镇里特别成立了“大学生‘村官’示范基地”,由农业大学毕业的村助理利用母校资源优势,引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新品种蔬菜,并每季度聘请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的教授到基地入棚进行指导。其他“村官”根据自身能力,进行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农民不但因为看到实际效益,提高了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得到在实践中成为“蔬菜种植专家”的大学生“村官”们的指导。

      (2008年11月21日《京郊日报》)


 

让科技成果在农村落地

   ——怀柔区科委助推新农村建设掠影

   


科技成果只有在农村真正落地,被农民所接受和掌握,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助推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怀柔区科委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越来越真切地完成着这一目标任务,也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

新能源利用

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

夕阳西下,走进大山深处的雁栖镇大地村再也看不到袅袅炊烟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叫生物质气化的新能源。它以农作物秸秆、树枝等废弃物为原料,通过裂解气化,生产出燃气,从而结束了农民沿用薪柴的历史。

“百姓生活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排在第一位的是“柴”,可见其重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怀柔区科委便把老百姓“柴”的问题放在了重中之重。经过多方论证和实地考察,将大地村和解村列入怀柔区“新型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系统”科技试验推广计划,投资420万元进行试点建设。到去年4月,两个村514户农民用上了秸秆燃气。

大地村干部掰着手指头历数了秸秆燃气的四大好处:一是环保。过去靠烧秸秆、树叶、柴草过日子,每到冬季村里派出护林员看山,也挡不住毁坏山林的斧头。如今,再也没人上山砍柴了,毁坏山林的斧头也入了库。用不了几年,大地村的山场就会遮天蔽日。二是卫生。过去,街道乱堆乱放柴草是农村的特有“景观”。不让堆,不近情理;随意堆,有碍村容村貌。谁当村干部谁挠头。如今你再瞅瞅,农村的街道除了比城里的窄点,干净程度没两样。三是省事。过去农村人的三顿饭都靠燎柴草,烧大锅,如今农民也和城里人一样,啪!一拧开关,点气做饭,既干净又省事,村里的妇女都管这叫“解放母亲行动”。四是省钱。全村烧气一年生物质用量65700公斤,只占直接烧柴量的二十分之一。一家三口,烧秸秆燃气每年只需开支206元,比用液化气省1000多元,比烧煤节省600多元。

如今,秸秆燃气一期工程即将在15个村动工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让全区100个村庄的农户都用上秸秆燃气。

为节约能源,怀柔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力推新能源“亮起来”工程,三年来全区共安装太阳能路灯8642盏,13个镇的61个行政村用上了节能、环保的太阳能路灯,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 全区的太阳能路灯,一年可节电32万千瓦,节约电费150余万元。

生态沟建设

还原了乡村美景

渤海科技示范长廊栗花沟,是怀柔区重点生态沟建设项目。栗花沟辖4个村落,全长8.1公里,呈半圆形,入口和出口与怀沙公路相交。过去这里青山秀水,是怀柔最美的地方——清澈的怀沙河水常年不断,茂盛的果林养育了两岸百姓。但是随着工业、旅游项目的介入,昔日的世外桃源多了喧闹与污染,少了安宁与洁净。

为了涵养修复生态环境,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新路,市科委投资1500万元,建起了京郊生态第一沟——渤海科技示范长廊“栗花沟”,为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的发展探索着经验。

渤海科技示范长廊建设项目包含九个子工程,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

从三渡河到八道河岭8.1公里的乡村土路全部进行整修,4座跨河大桥全部进行了修缮装饰。沿途安装55块科普广告牌、110盏灯笼和175个亚克立灯箱;公路两侧清理杂物5300立方米,粉饰民居9.3万平方米,栽植风景树 500棵,四季花卉13000平方米……

生态沟内人口最多的六渡河村,实施了民居节能改造工程,全村200户农民住宅全部进行保温处理,目前已完成改造的近百户民房,屋顶、墙壁传热系数降低50%以上,室内平均温度提高5-10摄氏度,老百姓不仅住着舒适,而且还节能50%左右,为怀柔区乃至北京市新农村节能住宅建设提供了经验。

生态沟内还建设了生态科技展示中心、板栗科普长廊、健身广场、林阴休闲公园、板栗炒货市场,并为4家民俗饭店和35家民俗户进行升级改造,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和科学保护环境提供了条件。

在废旧的渤海机械厂围墙上,一幅名为《欢乐的溪谷》的纯白巨型浮雕,雕刻的是怀沙河流域孕育的122 种水生动物和鸟类。在八道河岭盘山公路的岩壁上雕刻着一幅命名为《栗乡往事》的彩色浮雕,如同一位沧桑老人向过往行人讲述着栗乡的变迁。驻足两块浮雕前,即使生人也能感受到栗花沟厚重的历史和原生态环境。

在四渡河与六渡河两村之间是一片面积为7.5公顷的湿地公园,园内有动植物100多种,不着雕痕的滩涂、沼泽、镜湖和宁静的村庄、漫山的栗树、星罗棋布的农田形成湿地公园独特的景致。漫步河岸亲水走廊,登临鸟类栖息岛,仿佛人在画中游。如今,栗花沟工程虽说没有全部完工,可先睹为快的游人已络绎不绝。

新成果转化

培植了农业主导产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首都新闻媒体曾以《板栗大战探视录》等抢眼标题,展现了怀柔栗农被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拨弄的种种窘态。如今,再到板栗销售季节,你看到的则是栗农的淡定与喜悦。九渡河镇镇长鲁影彤说:“是科技给了农民自信”。

怀柔板栗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北京市60%以上。每遇板栗丰收年都会酿成板栗销售大战,果农抢时采青则造成了增产不增收。2004年,怀柔区科委在市科委的支持下,联合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北京栗乡园食品有限公司、渤海镇和九渡河镇板栗产业协会等九家单位,启动了板栗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科技示范工程。经过4年努力,重点解决了板栗机械化去皮、储存保鲜等加工技术难题,使栗果贮藏保鲜达8个月以上,熟食板栗保质期达到了18个月。同时,还开发了板栗蓉、板栗酱、板栗粉和栗味饮料等10个系列深加工产品,板栗产业增值6000万元。

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怀柔坐稳了全国冷水鱼养殖头把交椅。为继续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冷水鱼养殖产业的品质,怀柔区科委从2005年开始,联合3家养殖基地建设冷水鱼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引进鲑鳟鱼新品种4个,其中山女鳟被成功驯化,并编制出山女鳟养殖技术规程,建成苗种生产基地,成为国内惟一可以批量供应山女鳟苗种的场家。利用加拿大野生纯种七彩鲑鱼与怀柔虹鳟鱼杂交,繁育出成长快、抗病强的鳟鲑鱼新品种。成功培育出四倍体虹鳟种鱼群体,使养殖户增加经济效益30%,此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怀柔冷水鱼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已向区内外提供山女鳟及虹鳟三倍体苗种172万粒(),仅怀柔区内就发展冷水鱼养殖户580家,年产冷水鱼300多万公斤,获综合销售收入达到3.1亿元。

近两年,怀柔区还利用新技术解决了肉鸡饲养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建成六个生物有机肥生产基地,对生鸡粪进行无害化处理,研发生产了板栗、西洋参专用生物有机肥,增收1155万元。全区年出栏肉鸡达2000万只,实现纯利润3600多万元。利用新技术解决了西洋参重茬种植、良种繁育、鲜参储藏等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全区有5500户种植西洋参,种植面积达1300亩。

由于科技的渗透,怀柔区农业四大主导产业正在做大做强。

信息化建设

拉近了城乡距离

上世纪九十年代,怀柔“大山区小平原”的县情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道障碍,为此,当时怀柔的当家人提出了“走出山区建设山区”,“放虎下山”等一系列方略,旨在打破“闭塞”这一天然屏障。如今全区14个镇乡实现了网络宽带接入,高速访问国际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怀柔山区和县城、北京、世界的零距离接触。

为了实现山里与山外的零距离接触,有关部门在全区14个镇乡铺设电信、电视、网络光缆1060公里,乡镇用户实现宽带或电话上网,查询和发布信息可“一网打尽”。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全部实现宽带入户难度大、费用高,区科委在杨宋庄村、高两河村、庙城村、喇叭沟门乡建立了8所“农民网络技术学校”,免费提供课件点播服务,为农村网民宽带上网创造了条件。

为了让网络平台发挥最大效益,区科委还在乡村建设了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科委信息中心与各镇乡信息站通过地面光纤网实现的双向实时教学;农村宽带用户可以随时点播区科委信息中心近400个多媒体课件;通过卫星系统适时接收、下载和录制市农科院播放的实用技术培训课件。尤其是区科委与市农科院合作开发的板栗、西洋参、冷水鱼农业专家应用系统,三大主导产业的专业户们可以根据时令和实际问题随时请专家支招儿,很是方便。

随着远程技术教育的应用,他们又在北房镇和杨宋庄村建成了北京市首家“爱农信息驿站”和村级电子政务系统,为农村基层政府和农民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化服务,目前有多家驿站陆续开始建设,有11个村建成“村级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农村大型电子物流配送中心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

科技协调员

恰似传花授粉的蜜蜂

随着农村新经济的迅速崛起,怀柔300人的农业科技协调员队伍应运而生。

蜜蜂把一株植物的花粉传播到另一株上,能使作物增产30%;农业科技协调员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和信息传播给更多的人,其效益是无法估量的。这些农业科技协调员源于农民,服务农民。他们有的是种植养殖能手,有的是企业精英,能及时为群众提供致富技能;有的是信息员、调研员,可迅速化解城乡对接中的信息梗塞;有的是技术员、推销员,会随时随地解除生产销售难题。

北房镇韦里村协调员吴军伶在市科委的帮助下,开始在林地试养农大3号节粮型蛋鸡,借用杂草野菜喂鸡,再用发酵鸡粪种菜,一举两得,令周围群众纷纷效仿。吴军伶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并成立了北京林生泽农民经济合作社,为67户合作社员提供一条龙服务。

九渡河镇红庙村协调员闫万军到山东省喜庆宫灯厂学会灯笼制作手艺后,回到村里成立了喜庆吉祥灯笼专业合作社,手把手教乡亲们制作红灯笼,实现了家家户户制作灯笼,形成特色主导产业,人均收入超万元。

大学生胡贵省、毕龙娟、麻艳伟既是“村官”又是科技协调员,他们走家串户了解需求,利用所学知识为农民们解决了众多生产、生活中的难题。

区养鹿协会科技协调员刘久田,历时一年编写出了《梅花鹿饲养技术规范》,不仅为全市养鹿户提供了饲养方法与标准,更推动了怀柔区的鹿业发展,养鹿专业户发展到160户,户均养殖44只,人均收入13000元。

北京栗乡园食品有限公司科技协调员张厚云,针对去年板栗丰收栗农销售难的问题,多方联系销售渠道,帮栗农销售板栗1000吨。

如今,活跃在怀柔农村的300名科技协调员,就像传花授粉的蜜蜂一样,辛勤地忙碌着,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众人酿造着生活之蜜!

   (2008年11月20日《京郊日报》)

 

北京有了特色农业旅游基地

新华社记者  李晓建

 


全国特色农业旅游基地建设命名活动日前在北京举行,龙海农业生态园作为北京首家企业被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和中央电视台央视网旅游频道命名为“全国特色农业旅游基地”、“全国高科技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和“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称号。

记者日前来到了位于京城北部昌平区兴寿镇秦城村的龙海农业生态园。记者看到,龙海农业生态园设计风格独特,每户庭院510多平方米,绿化生态区200多平方米,大棚种植生态区200多平方米。人性化的设计使人们能够尽情地享受在绿树环抱中的优美环境和生活所带来的浓浓惬意,同时也迎合了许多现代都市人“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的本性回归需要,充分感受农作闲暇时,东篱把酒,花开花落品味人生的悠然情怀!也可以重温“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情调。

龙海生态园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他们计划将1600多年前陶渊明所设想的梦里桃花,生活富足,人与人怡然自乐的和谐社会理念变为现实。龙海生态园建设创造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型模式,将农业生产与休闲娱乐、旅游结合起来,描绘出一幅城乡田园生活的和谐画卷。

该负责人说,龙海生态园共建了128个小园区,每个园区500多平方米,特别适合人们休闲居住,既是书法家、文学家搞艺术创作的最佳去处,也是老年人养生的好地方。种些花卉,既修身养性,又陶冶情操;种些蔬菜、水果,既锻炼了身体,又吃上了有机蔬菜、食品、瓜果,好处很多。

据全国新农村建设实施委员会的专家介绍,龙海生态园作为特色旅游、休闲养生的理想场所,把农业生产和旅游休闲娱乐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为人们打造了舒适安静的居所,而且还精心打造了现代都市体验式的农业新生活。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农业和当地农民的收入,每亩地的年收入是传统农业的好几倍。

每个园区面积加上道路和配套设施基本达到一亩地,每户租金平均每年一万元左右,比传统农业收入多十几倍;这里是草莓之乡,生态园还统一指导每户种植大棚草莓、树莓,每年收入也能达到近一万元。龙海生态园的建设,既树立了农业特色旅游的园区样板,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给人们提供了重归自然、拥抱健康的休闲居处。

据介绍,北京龙海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的实施,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单位的领导,全国新农村建设实施委员会的专家,北京市乡镇企业局和昌平区的负责人都曾到园区参观考察,并对此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

2008年11月15日《京郊日报》


 

六远郊区县将试建村镇银行

北京日报记者   祁梦竹

 


为解决目前京郊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三农”、小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近日,在大兴区召开了本市小企业、“三农”银政合作座谈会,初步确定未来3年内在房山、大兴、门头沟、延庆、密云和平谷6个区县,逐步推进资金互助社和村镇银行的试点。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吕锡文,市委常委牛有成出席了座谈会。

会上,市农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银监局和12家银行机构、中小企业代表就农村金融制度建设展开讨论。与会代表认为,增加农村信贷额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资金保障,离不开政府、银行和“三农”间的相互协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来自市农委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本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732亿元,其中农户贷款46.9亿元,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393.8亿元,城市农业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291.6亿元。未来3年内在6个区县推进的资金互助社和村镇银行试点,将引导银行把新增存款投放农村,扩大涉农贷款费用补贴政策受益面,鼓励金融机构在农村增设营业网点。

吕锡文在会上强调,帮助农民致富,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发展资金缺乏问题,改变银行贷不出、不敢贷,农民贷不到的状况。顺义在借助银行资金发展区域经济方面做得很成功,吸引了很多银行机构愿意和当地企业、“三农”合作,成为涉农信贷典范。

2008年11月14日《北京日报》


 

教育

湖南师大开门办学服务新农村

光明日报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欧阳丹玲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80名学生近日在周国华教授的带领下把课堂搬到了农村,他们将在国家“两型社会实验区”所辖的长沙市望城县白箬铺镇光明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规划调查,为当地农家乐模式的发展提供帮助。这只是该校在开门办学中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湖南师大坚持开门办学,尤其注重瞄准农村市场,服务农业和农民。该校传统师范专业一直将培养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所需的师资作为重点,积极改革培养模式。新开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制药工程、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更是直接根据农村发展需要设置课程、学分学时,每年都安排师生到农村调研和支农。近3年来,该校大多数专业都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去了农村和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岗位。今年7月,湖南师大与湘西自治州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部分专业,为湘西扶贫开发培养急需人才。与此同时,该校首批选拔的40名“村官”走马上任。

湖南师大党委书记张国骥教授认为:“市场经济要求高校开门办学,农村是片广阔的天地,任何一所具有天下情怀的大学都不应当遗忘这片天地。”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全校学生形成了到农村开展志愿服务和调研的传统。学校将学生暑期“三下乡”纳入学分管理。校团委设立专项课题,配有专门经费,重点扶持一批“三下乡”团队。近年来,该校商学院学生周中、彭晏杰等几名同学走进长沙县,完成了《“期货+订单”促生猪生产走出困境》的调查报告,有关扶植生猪养殖,稳定猪肉价格的建议被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政府采纳;教育科学学院刘永刚同学完成的关注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守望的童心》荣获全国“挑战杯”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一等奖。今年暑假,仅学校层面就组织了48个“三下乡”团队到全国各地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湖南师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连续9年受到团中央、教育部的表彰。

面向农村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力,是湖南师大开门办学的又一特点。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学院刘筠教授长期研究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人工育种和甲鱼人工饲养获得成功,他主持的异源四倍体鲫鲤和三倍体湘云鲫()的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他曾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湖南省首届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夏立秋教授研制的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剂,消除了残留农药危害食品安全的隐患。尹笃林教授主持的催化合成研究和精细化工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研究,陈良碧教授主持的杂交水稻研究等都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显著贡献。

湖南师大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也纷纷将目光投向农村。胡映兰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关注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党的农业改革政策发展动态,出版了专著《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发展研究》。公共管理学院还专门组建了“县域发展研究中心”,推出了一大批建设新农村的理论成果。

2008年11月2日《光明日报》


 

河北工程大学:公寓文化浸润莘莘学子

光明日报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王全福 张子荣

    


思信斋、弘民苑、临雅轩、博知楼……走进河北工程大学,你会发现,每座学生公寓都有这样一个充满文化韵味的名字;每个社区信息栏、楼体展牌、楼道提示、社区标识都摆放有致。河北工程大学创新文化载体,拓展育人空间,从每个细节入手,着力建设公寓文化,在大学生健康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河北工程大学在校生有3万余人,是河北省属高校中学生最多的高校之一,校园公寓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校依据当代大学生思想更加活跃、个性更加彰显的特点,结合公寓建设实际,秉承“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逐步完善大学生公寓社区文化建设,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该校将学生公寓分为8个社区管理,并把宿舍楼分别冠名为具有浓浓文化韵味的名字。为进一步活跃大学生文化生活,该校建立了社区文化中心,在这里大学生编辑出版了自己的报纸《学生家园》,学校提供有独立办公场所、专业办公器材和必要的经费支持,报纸印刷为新闻纸彩印,发行量达8000份甚至突破万份;让大学生剧锋艺术团扎根于学生社区中心,使其在创作上发掘社区题材,表现公寓生活,活跃社区氛围;大学生书画社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社区多次组织举办了名家座谈、书画大赛、交流画展等活动,成为了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又一支中坚力量。

同时,为进一步发挥社区文化育人功能,该校在学生社区设置了“阅读空间”,装备了大量的期刊和报纸,定期播放视频资料,如重大时事、礼仪文化讲座、校园文化作品等,还积极购进了许多党团书籍,成为了大学生党团教育的第二课堂。社区大学生沁馨社针对校园中存在的道德缺失和人际孤岛等现象,不定期面向全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在各社区内特别设立了“爱心驿站”,学生可以在此自愿捐献衣物用品,经洗涤熨烫整理后,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可以各取所需,被同学们称为无偿超市。社区文化品牌的凸显,使该校“宿舍文化节”、“校园吉尼斯”、“周末文化广场”等活动品位提升,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据该校党委副书记马计斌介绍,河北工程大学公寓文化建设成果得到社会各界认同。2007年,《学生家园》和剧锋艺术团参加“中青在线”的全国高校社团评选,双双跻身“全国高校百强社团”;以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为主题申报的项目,先后荣获“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一等奖”和“邯郸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项目奖”;河北省副省长龙庄伟在参观了河北工程大学社区文化建设之后欣然命笔题词“学子之家,快乐之园”,并对该校文化校园建设给予了肯定。

2008年11月14日《光明日报》


 

金融危机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彭龙

    


从去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进而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领域和相关产业造成了极大冲击:部分企业破产、国际贸易萎缩、消费投资领域停滞,从2006年开始不断涨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出现了价格跳水的现象。不可避免的是,教育同样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对于中国教育来说,金融危机引发的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根据经济学的相关原理,金融危机是实体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真实反映。全球经济每10年经历一次大周期调整,所以危机并非一直持续下去。金融危机虽然让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但对准备出国的学生来说却是个利好消息。随着金融风暴的加剧,企业为学校提供的资金相对会减少,外国学校会积极扩大海外留学市场,这意味着学生出国留学将相对容易。

首先,最明显的好处是美元、欧元等货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不断下降,人民币升值,家长手中的钱更值钱了,学生的留学积极性也因此更加高涨。由于汇率的变化,不少学生在国外几年,可以少花一大笔钱,这在客观上降低了中国留学生的海外留学成本。虽然在欧美国家财政紧缩的情况下,奖学金会有所减少,但外币汇率的下跌,却使留学性价比更高。其次,各国、各高校实行了更多优惠政策和措施,如签证放宽、条件降低等,敞开大门招收中国留学生。如英国从今年6月起规定留学生可以获得两年留英工作机会;澳大利亚今年9月起调整签证政策,中国学生签证风险级别由4级转为3级;美国从今年44日起,延长留学生的实习期;加拿大也放宽国际学生工作签证,允许留学生打工。此外,德国、法国等国一些优秀的公立大学也推出了部分不收学费、每年只需10多万元生活费的国际学生项目。据统计,10月上旬咨询留学的学生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0%,因此,留学市场反而因金融危机进一步繁荣。

当然,出国留学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金融危机而导致经济衰退,将来在国外就业也是个未知数。相比之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现在更多的中国学生出去留学,目的是回国就业或创业。然而,这种大规模的留学潮会引发未来的留学生就业难问题,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国家为了创汇而不顾教育质量,只会进一步降低学历的含金量。而中国的发展需要国外先进理论,同时也需要懂得中国国情的高级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土一流的毕业生机遇可能会更多。

留学市场的繁荣仅仅是金融危机对中国教育影响的一个缩影。中国教育将会因这次危机而发生一些实质性的改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我国的教育发展与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必须要有大量的技术工人作为支撑,这就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实际上,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一直不能很好地满足这种人才需求,而与此同时,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却出现就业难问题。这次金融危机将进一步凸显这一问题。根据预测,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人。而与此相对的却是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受到影响比较大,金融、会计、投资等专业的应届生将会面对比较严峻的现实,外资、合资企业可能会减少招聘名额。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仍有较大的空间。

对于中国教育来说,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教育发展改革的步伐不会放缓。我认为,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出发,今后一段时间多种形式培养人才的途径将进一步发展。同时,高等教育必须主动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另外,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创业投资进入网络教育、职业教育将较快增长,类似动漫制作、软件设计、数字影视等传统教育无法提供的专业服务将快速发展。同时,教育资源的国际整合、国际合作办学的模式可能将在我国进一步普及。

这次危机对商学院也会带来一些新的冲击。比如金融专业教育会受到很大影响,金融知识体系可能会面临调整,商科专业的培养模式将受到挑战,如何融合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道德教育,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商学教育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2008年11月24日《中国教育报》


 


大学生就业

 

教育部门积极出台七大举措

全力促进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为积极有效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教育部12月1日召开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部长周济对教育系统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紧急动员和全面部署。同时,教育部正在积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促进200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

  教育部部长周济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保持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大学生就业工作,以对广大毕业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带着满腔热情,全力以赴地做好200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尽最大努力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愿望。周济部长要求教育系统采取七大举措积极应对当前形势:

  一是教育系统迅速行动,逐级落实责任,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的就业。教育部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四位部领导任正、副组长,有关司局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统筹协调推动教育系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抓紧研判当前就业形势,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要求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高校的书记、校长、院系的负责人都要逐级落实责任,深入高校、院系直到班级,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的就业。

  二是千方百计为毕业生,特别是为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专业的毕业生收集岗位信息。教育系统继续调集精兵强将,深入各行各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和岗位需求潜力较大的行业挖信息、找岗位,同时广泛联系用人单位进校招聘,确保招聘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场次和规模不少于往年;各地和高校重点为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帮助他们扩大就业视野,落实就业岗位。

  三是举办系列招聘活动,全面提高就业信息服务水平。为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求职成本、促进供需对接,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联合国资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卫生部、铁道部、全国工商联等部门和行业,将为2009届高校毕业生举办15场全国大型网络招聘活动,使网上招聘活动做到政府、高校和社会招聘相结合、综合性与行业性招聘相结合。同时,该平台与各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启动了联合招聘月活动,为毕业生提供网络招聘、现场招聘、政策咨询、企业推介等综合性就业指导服务。

  四是全面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大力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政策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高校积极整合学校教务、科研、就业、学生工作、学生社团等多部门的优势,为毕业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创业教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积极利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区,为毕业生创业实践构建创业孵化基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还将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在政策、经费、项目等方面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更大的支持力度。

  五是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重点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在当前形势下,各高校在切实摸清每一个毕业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行业需求和专业特点,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来自地震灾区的毕业生,各高校通过专项培训、重点指导、优先推荐,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六是广泛组织实习实践,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各高校根据就业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专业方向,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要确保高职院校的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的顶岗实习,特别是加大高职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基本实现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都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七是要求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积极应对形势变化,加强对毕业生的国际国内形势教育,引导学生理性、辨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帮助学生坚定信心,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积极主动地就业;同时,大力倡导“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会前,教育部已下发《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来自北京市教委、江苏省教育厅、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代表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各自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2008年12月1日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www.jyb.com.cn/jy/jysx/t20081201_209112.htm)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依然“牛势”

 魏  豪 

   


世界金融危机笼罩下的“冰冷”市场,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然而,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河水院)却出现了“火热”的就业场面。这是因为中国4万亿的扩大内需政策,大都偏向于基础设施建设。而黄河水院所培养的人才,正是工程技术方面的居多——

光明网站讯 进入11份以来,全国多家用人单位在黄河水院举行的校园招聘活动接踵而至,该院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迎来第一个高潮。该院2009届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于20081118日—19日举行。然而,在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还未举行前,就已经有国内数十家企业到学院“抢人”。中国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的十五个工程局、葛洲坝集团一公司、中铁隧道集团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公司、中国石油管道集团公司、蒙牛乳业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为测量工程、自动化、土木工程、机电一体化、工程质量检测、国际水利工程、环境监测等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数百个工作岗位。其中,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与该院111名毕业生签约(占该单位今年招聘计划的六分之一),蒙牛集团也一口气“吃”下109名毕业生。

黄河水院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李纪宾招聘会前告诉记者,目前报名参加2009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的用人单位已达到65家,均属国内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就业岗位1100个。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用人单位正在报名。

黄河水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宪亮教授介绍,目前,由于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然而,学院毕业生的就业仍保持了良好的势头。主要是因为该院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多数是国家大型工程类单位。如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中铁工程公司等国内大企业。这些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强,受目前世界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大,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仍然比较旺盛。另一方面,学院自始至终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始终与国内诸多用人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实践实训、顶岗实习等生产一线操作及动手能力的培养等等。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人事处处长兰芳,可谓黄河水院的老朋友了。每年的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她都要亲自来学院选“千里马”。兰芳告诉记者,多年来,该院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实际操作能力强,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欢迎。

许昌水利建筑公司主管人事工作的董德才,已连续6年来该院参加毕业生就业洽谈会。董德才拿出一张黄河水院学生质量跟踪调查表,调查表上涉及了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总体表现、职业能力及表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学院就业指导工作评价等共计14项内容,董德才在这14项调查内容上都打了满意和优秀。在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做具体评价时,他写的是:工作态度优,技术水平高,专业课程适合市场需求。

“今年公司准备招录多少毕业生?”记者问。

“我们今年的招聘重点是水利、测量等专业,大约1215人吧。”

据董德才透露,近年来,他们公司共计招收43名黄河水院毕业生,对毕业生的业务技术和能力,非常满意。

“我们是第一次来黄河水院参加毕业生就业洽谈会,这次来主要是招聘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只要符合我们的条件,有多少我们就要多少”河南洛阳秀水百合餐饮企业有限公司的服务总监兰晓告诉记者。

据了解,今年7月以来,黄河水院管理系的酒店专业分别与杭州千岛湖度假村、上海新锦江大酒店、徐州开元名都大酒店、北京东交民巷酒店、开封开元名都大酒店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及顶岗实习协议书,并将酒店专业06010602两个班57名学生分别送往上述五个酒店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合作教育,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使学生具有“上手快、下得去、能吃苦”的特点,能胜任不同星级酒店不同管理层次的服务岗位,为就业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院招生就业中心主任于兆国告诉记者,2009年黄河水院毕业生人数达4867人,校园招聘会和1819日的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洽谈会,共有125家用人单位与学院的2260名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协议,达成就业意向的有1270人,使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以上。

2008年11月19日光明网,www.gmw.cn


 

高校师生携手抵御就业寒流

 田国磊 李晶星 赵岩  中国青年报记者 叶铁桥 

   


“怎么这么多硕士研究生来投行政助理这个职位?太让我感到意外了,这个职位刚入职的薪水是很低的。”北京某软件开发公司的招聘人员纳闷地问面前扎堆儿的应聘学生。

“只要有发展空间,我们可以接受,今年的工作太难找了。”一名学生回答。

1114日,南开大学第一场中小型校园招聘会上的这番对话,既说明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也说明毕业生想得到工作的迫切心理。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我国原本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雪上加霜。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大学毕业生正与高校一起努力,寻找就业突围的出路。

考学、考公务员,毕业关变成考试关

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安蒙(化名),眼下正硬着头皮把研三当高三过。自9月开始找工作以来,她已碰了不少壁,最后决定刻苦准备公务员考试。

现在,安蒙每天早上7时多起床,8时准点开始自习,中间不休息,直到上午11时。14时,她继续自习,中间除了吃晚饭,会一直自习到晚上10时。偶尔自习室没有空位了,她也不会闲着,而是回宿舍上网看题。她说,“全班同学都在努力,自己也不能放松”。

今年,像安蒙这样将考公务员作为重要就业机会的毕业生创历史新高。据统计,2009年国家公务员报名的补报工作于1027日凌晨截止,通过审核的报名人数创纪录地超过105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781,相较于2007年的601有大幅度增长。

不但人数多,而且准备早。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9届毕业生田栋栋说,他有个准备考公务员的朋友,居然从今年6月就开始准备考试了。

“我知道考取的希望不大,可还是想试一试”,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大四学生柯强说,他报考的杭州海关职位仅招3人,但报名结束后该职位通过审核的人数已达到1400余人,差不多5001的惨烈程度。

安蒙也说,虽然机会渺茫,但自己还得努力准备,本以为金融危机对文科生就业没什么影响,可一参加招聘会才傻了眼。就在前不久,她兴冲冲地跑去参加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招聘面试。从14时开始排队,居然排到了105号,等轮到她,已是傍晚5时多了。面试时,先自我介绍,然后面试官随便问了几个问题,“然后一句回去等通知,总共不超过两分钟”。

安蒙的上一届9个师兄师姐,除了1人读博士外,其余8人,不是签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就是签了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图书馆这样的好单位。“但今年不仅岗位大减,而且条件更为苛刻”,安蒙说,她不能不把考公务员当成重要机会。

与考公务员大军齐头并进的,是寻求继续升学的队伍。

“哎,今年不找工作了,考专升本去,也许过两三年我就可以躲过这场金融危机了。”今年上半年还在上海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实习的张砺,现在已决定回到母校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继续读书。

中南民族大学金融学大四学生王歌也说:“我们这些学金融的今年明显感觉到了就业困难,现在还没听说我们班有谁找到了工作。”

她说,全班30人,考研的占了大部分,她自己也报考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准备放手一搏,所以至今还没参加过一场招聘会。

与此同时,考研培训班和高校研招办也同样感受到了考研热潮的升温。事实上,由于2007年就业形势不错,从数据上看,考研人数比2006年有所下降。在当时,就业与读研的二选一中,绝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前者。

但上海新东方学校国内考试部主任沈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今年考研培训班的学员比去年多了30%至40%,“在和学生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同学是因为金融危机才打算读研的,其中还有一些职场白领,由于失业转而重返校园深造。”

同济大学研招办主任陈宇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现场报名才刚刚开始,最后的报名人数还没有统计出来,不过从网上的报名人数看,比去年超出45成,当然,网上报名由于存在重复报考的情况,因此只能作为一个小的参照。”

“回顾过去几十年,研究生入学人数的变化与失业率的变化具有很强的相关性。”1024日,《华尔街日报》一篇名为《丢掉饭碗,做回学生》的报道声称,研究生入学人数是反经济周期的,它与经济景气程度背道而驰,比如“眼下的华尔街可谓哀鸿遍野,而美国各地的商学院却因此振奋不已,全日制MBA课程的申请人数在2008年激增,有些学校甚至增加了50%。”

为了解决就业难题,有些高校开始分外重视考研群体。1114日,华中科技大学公布了该校《09届本科就业工作现状分析》,提出“目前各院系准备考研的学生比例都较大,因此要给予重点关注。”并且表示“一方面要为考研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休息环境,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坚定目标,提升信心。”

除了上述选择外,参军入伍也是一种选择。

111日,四川冬季征兵第一天,四川省征兵办副主任文怡才介绍说,当天全省已有5万多名适龄青年报名参军,其中大专以上占到30%40%

今冬征兵对象的主体为各级各类院校2008年度应届毕业生。1025日,北京市冬季征兵工作宣传周启动,当天有12万名适龄青年报名参军,其中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占了30%以上。

降低期望值,不求一步到位

就业形势的紧张,让求职者分外努力。

武汉科技大学财会专业大四学生胡蝶,为了赶场华中科技大学的招聘会,和几个室友5点半就摸黑起床,从几十公里外乘公交车赶往招聘现场。由于没有赠票,她们一直等到上午10时才进入招聘现场。需要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几个企业展台前排着长队,直到招聘会结束,胡蝶只投出了两份简历,但也没有下文。

即便如此,胡蝶仍说:“这比上次(2009年华中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第一期)五校联合招聘会——记者注)好多了,上次下着雨,排队的人太多了,不得不把伞收起来,在外面淋了4个多小时,进场后才发现很多单位都已经收摊了。”

华中科技大学大四学生黄玲也参加了1025日那场“五校联合招聘会”,他在雨中等了3个多小时,投了3份简历,收到一个面试通知,可在“一面”后就被淘汰了。5天后,他又坐了一夜的硬座车南下,参加在深圳举行的“2009年度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大会”。

严峻的形势一方面让大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四面出击,另一方面,也让他们自觉降低了就业期望值。

9月时,我们学校不少人的保底目标是‘四大’(指普华永道、安永、德勤和毕马威四大会计事务所——记者注),但现在大家只要能在天津找到(月薪)三四千元的工作就很满意了。”天津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一位姓刘的硕士生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田栋栋也说,因为工作难找,他的就业预期也大大降低,从前要求有北京户口,起薪4000元以上,“现在只要有3000,可以不要北京户口”。

华中科技大学广告学专业一位女生应聘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闯过了笔试和面试关。将要签约时,该公司说:“工资3500元,签不签?不签外面还有人等着”。

3500元的月薪与宣讲时的许诺有所差距,但这个女生说:“一听这话,我仿佛看到了门外拥挤着等待签约的人,就赶紧在协议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但降低期望值也并非没有底线。华中科技大学大四学生王祥最近参加了某电子集团的宣讲会,当听说月薪只有1000多元时,他还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我接连向旁边四五位同学求证,确实是1000多元。这我不会签,签了连自己都养活不了。”

而在降低就业期望值的同时,大学生也不再考虑一步到位找到“理想职业”了。

“前两天我的两个同学签了南方TCL集团,专业不对口,做销售去了”,湖北大学档案学专业大四学生焦顺伟说:“其实我们很多同学都挺想做档案工作的,可现在形势不好,只要能将自己卖出去,不管干哪一行都无所谓了,就怕自己没人要。”

高校在行动:出特刊、找校友、开专场

1112日,北京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组织召开了有15所在京高校参加的“当前金融危机与就业形势专题研讨会”,各高校表示出了对金融危机下就业形势的担忧,并开始采取应对措施。

据北京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将通过形势研讨会、师生座谈会、专家报告会、专场招聘会、心理咨询会以及出“金融危机与就业形势”特刊等一系列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对北大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并通过充分整合校内外经济金融学者、就业指导专家、高校就业工作教师、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各方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指导毕业生理性面对和应对金融危机。

研讨会上,北京多个高校就业工作负责人针对当前形势提出了应对建议。如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周荣老师提出,应鼓励毕业生放宽眼界,积极投身到西部地区和基层的工作岗位上。北京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淑玲则建议,各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特点和专业特色举办一些专业特色招聘会。中央财经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郁泉表示,应该积极疏导部分学生过分紧张的情绪,帮助他们建立更加积极主动的就业意识。

北京各高校在行动的同时,其他地区也在积极应对。

南开大学学工部部长杨克欣表示,全球性金融危机给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影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院系必须进一步做好有效部署,实施有效措施,尽最大力量为学生提供就业帮助。

南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月波说,为应对今年的特殊形势,他们已经多次召开就业工作会议,还对各院系的相关老师进行培训,要求他们尽力做到对每个学生都能进行一次有关简历指导、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单独辅导。

118日,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在校友日上呼吁校友们施以援手。他称,他从该校就业指导中心获知,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到中大开宣讲会的大企业场数减少了约20%,毕业生就业有困难。“参加毕业20周年纪念的校友出来工作已经一二十年了,有些成就,手里也拥有一些资源,希望校友们可以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帮助师弟师妹们”。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近日表示,今年华工将邀请校友开设专场招聘会,发动校友回校招聘毕业生。

华中科技大学在《09届本科就业工作现状分析》中,也建议充分调动和利用专业教师及校友的社会资源,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招聘机会。同时,该校就业指导中心还建议各院系督促有意向的学生尽快签约,并提出应引导学生优先选择抗风险性强的大中型企业,不要一味追求地域和待遇,以免出现刚就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

也有高校在寻求对招聘会的模式进行改革。刘月波介绍,为解决以往一次性大型校园招聘会华而不实的弊端,南开大学改为分段举办的中小型校园招聘会,“今年从11月中旬开始,学校将连续举办8场,两周一次,每次参加的企业在3050家之间。”

华东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徐国庆则表示,近日该校召开了一场毕业生信息发布会,向企业介绍各专业的学生特点,同时,有49位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老总被聘为该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顾问委员会委员,今后他们将为毕业生做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

就业形势紧张,也导致流言满天飞。因此,及时澄清事实,回答学生们的疑问也成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部分。刘月波说,前几天,他们刚发布新浪等企业的宣讲会推迟的消息,大家就马上开始猜测是不是要取消,就业指导中心获知这种情况后,立刻发文予以说明,才终止了学生的猜疑。

摘编自2008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


 

大学生就业:开辟更多途径 多方携手应对挑战

 车 辉 

   


“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有559万人,明年预计将达到610万人。从今年底到明年,大学生就业面临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11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谈到这些数字时面带凝重。

近日,记者走进部分场次招聘会。

工程运输类毕业生面临新机遇

1122日早晨9点,北京交通大学2009届应届大学生供需见面会在该校体育馆召开。刚过8点,毕业生们就已经排起了200多米长的队伍。

由于本场招聘会主要针对的是交大本校的学生,进场时须持本校学生一卡通。校方在门前的告示牌上以醒目的字眼注明外校学生须持学生证于11点后进场。

“由于场地有限,我们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做这样的安排。”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化深说,交大今年本科研究生将有4000余人毕业,而这天的参展单位只有110余家,提供大约1000个职位。

从王化深了解的情况看,金融危机对本校学生的就业影响尚不明显。“应该说会有一些影响,但对我们这种工程类重点院校来讲影响有限。”

据王化深介绍,11月初国务院公布了两年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很多集中在公共交通运输建设方面。而交通运输、土木工程等专业是北京交大的传统专业,也是大系。所以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一个新机遇。“全国20多个城市都在修建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前几天深圳地铁一下子就来招60多人。”

不再看重户口

张鹏手里攥着简历,坐在体育馆的一个角落若有所思。他在犹豫投哪家单位。

他是交大铁道工程专业的应届硕士毕业生,由于交大实行弹性学分制,他去年就可以毕业,所以他参加了去年的供需见面会。“去年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工作,没有提前毕业。”他对记者表示,去年招聘会来了150多家企业,今年只有100家出头。

他倾向于留在北京工作,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在北京学习多年,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和生活,不太愿意去别的地方。“留在北京上班就可以,并不一定非要北京户口,发展机会是比较重要的。”

王化深表示,学校一直帮助同学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而该校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转变了观念,在这些同学看来,相比发展空间,户口已不是最看重的。

记者采访中发现,与交通类、信息类专业同学相比,经济管理类的同学就业形势相对严峻许多。在招聘会上,记者遇到了来自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的陈同学。她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该专业的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很多公司以及外资会计事务所都不招人或者缩减招录计划。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副所长杨伟国教授认为,4万亿元的投资无疑将促进就业,但增长量究竟有多大,最后能给高校毕业生创造多少就业岗位尚待观察。所以毕业生应尽早抓住现有机会。

多方携手应对挑战

王化深介绍,该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几个月前就已经采取措施应对。一方面学校给学生们开拓就业市场,主动出去联系单位,另外一方面老师也给学生讲清形势,加强对学生的服务。

虽然存在一些困难,但不少专家对就业前景仍抱有信心。杨伟国教授表示,从长期来看,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对大学生的需求将会更大。“因为产业结构升级是必然趋势,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的需求应该有比较大的空间。”

政府也在采取多种措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表示,面对今年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关部门正在部署一些政策措施,例如,国家将继续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开辟更多途径。

2008年11月24日《工人日报》

 


高职名师

 

高职名师:高职教学不是本科教学的“压缩版”

 中国青年报记者 梁国胜

 


910日,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今年的名师队伍中,高职名师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他们的人数比例相当可观:受表彰的100位名师中,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人数就占20名,在历届名师表彰活动中,这一比例数字从未出现过。

他们的年龄整体相当年轻:翻开纪念册,除了个别老师外,高职名师绝大多数都是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最年轻的一位,是来自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李辉教授,今年刚刚40岁。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第三届高校教学名师奖评选开始,就注意加大了对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表彰力度,以引导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正确导向,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那么,高职院校中的“名师”是一群怎样的人?什么样的高职院校老师最受学生喜欢?高职院校的名师和本科院校名师,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异同?在第24个教师节的这天,记者在表彰会现场与高职名师进行了深入交谈。

高职教学不是本科教学的“压缩版”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黄克安教授是一个有着35年教龄的老教师。在来职校之前,他在福州大学本科院校当了30年的老师,从普通助教一直做到教授,从普通老师一直到系主任,带出了大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转到职业院校工作5年之后,对于在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做老师的区别,黄克安有“深刻感觉”。他说,本科院校的老师,偏重学术型,要求有比较好的理论功底,比较强的科研能力;而职业院校的老师,除了能把理论讲得深入浅出以外,还必须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这与学校培养目标的不同有关,本科院校培养研究型人才,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是高素质的能工巧匠,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求老师有比较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否则,很多教学内容就无法完成。”

据了解,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老师,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本科院校的很多研究生毕业后到职业院校就职;一是很多本科院校退休了或者在职的本科院校老师到职业院校兼职。

在黄克安看来,这些老师中很多人都不适合高职的教学,主要原因是他们欠缺动手能力。中专升格而来的高职院校,动手能力相对来说要好一些,但理论知识又不够。“所以,培养一支高水平的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如果这一点不能突破,高职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都上不去!”

以前,黄克安在本科院校任教时兼职给职业院校学生上课。同一门课,给高职生上课时,他就会自觉地把理论课简化一些。这样的处理,其实是本科教学的“压缩版”。“当时对高职院校的内涵还没有深刻的理解。现在想来,这完全不对。因为,本科‘压缩版’的教学不能教会学生技能。”

黄克安说,在本科院校中,学生对好老师的评价,一方面是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是科研能力,看这个老师拿到了多少课题,获了多少奖。而在职业院校中,好老师除了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还必须能够教会学生就业的能力,保证所教的知识让学生在工作中能用到,让学生到了企业后,不再培训就能顶岗。

“好的高职教师手上要有油”

什么是好的高职老师?

山东淄博职业学院的曾照香教授说:“好的高职教师手上要有油”,即教师不仅要会教,而且要会干。在高职学校的很多教室里,一边是课桌,一边是机器。这种设置就要求教师边讲解理论,边上机操作。“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能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黄克安用他所教的国际贸易专业举例。这个专业的整个流程都需要实践,如贸易洽谈、合同签订、生产任务完成、验货、海关申报、货物保险、款项回收,整个流程要涉及生产企业、银行、保险、海关、检疫等部门。上实践课时,他就带学生去这些部门,请这些部门的技术骨干给学生上实践课。如果老师本人不熟悉这些流程的话,很难让学生弄清楚。

天津职业大学的王艳国高级工程师则把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指导提到了一个高度,他说:“如果教一些与学生职业生涯无关的理论是对学生生命的一种浪费。”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力求做到教师讲的每一节课都使学生终身受益。当然,他也强调,作为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以人格魅力做出表率,用行动去感染感化学生。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李辉教授认为,不管是高职还是本科院校,对教师来说,教学都是一门艺术。当前的高职学生理论知识相对较差,其实这对高职院校的授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用最浅显、形象化的语言教授学生。

而吉林工商学院的朱珠教授则用“三贴近”来形容高职院校的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特别是贴近生产的案例教学。

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

职业学院的教师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好老师有很大区别。比如,某职业院校的一名老师,上课时语言表达能力一般,但他在操作间给学生上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课时,讲完理论知识以后,当场就给学生演示,技术很牛。学生问到的技术问题,他都能够对答如流,因此学生也很崇拜他。

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王彤教授在学校里是很多学生崇拜的偶像。他说,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情况下,办学模式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要求老师同企业要有密切的合作。

王彤本人是道路桥梁的工学博士,虽然他是学校副校长,行政任务也很多,但他坚持给学生上课。

“职业院校的学生很看重老师做过哪些项目和工程。沈阳当时最大的文化路立交桥的加固工程就是由我们学校完成的。谈到这些,学生就很会自豪。”王彤说,他把这个工程项目当成学生的实习项目,讲完理论知识,就领着学生上立交桥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解释。

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结构设计原理》的负责人,王彤说:“不了解实际的技术,就不具有生命力。职业学校的教师学识不一定很渊博,但操作实际项目的能力一定要具备。”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建宁教授的名片上还加印了很多其他的“头衔”,比如他还兼任世纪证券南京公司投资顾问、南京福地房地产公司经济顾问、奥普尔投资公司首席经济顾问等职。

在他看来,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既要把握专业领域学术发展前沿,又要与行业及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他说:“一名优秀教师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创新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既要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008年9月16日《中国青年报》)


 

职校教师:从“双证”到“双能”路有多远?

中国青年报记者  雷宇

 


从这个暑假开始,每天早晨7点,武汉某职业学院的年轻教师陈帆就行色匆匆地走出家门。他不是去给学生上课,而是走进长江动力集团的生产车间,学习数控机床的操作。一个夏天过来,人晒黑了、也累瘦了,但见到记者,他说得最多就是“收获太多了”。

陈帆2006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后走上讲台教的是数控课程,“虽然学校有实训设备,但离企业的生产线仍有一定距离。讲课时,有些知识要从网上下载。”他与企业员工一起操作,这使他对数控机床的操作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今后,我再讲数控课程,肯定会更生动,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今年暑假,陈帆所在的学校在教师进企业培训这个项目上投入了近100万元,学校选派了100名教师进企业培训,他们将用半年以上时间深入企业把握人才市场脉搏,针对社会需求补充实践经验,同时学校还会对这些师资3年一次不断轮训。

事实上,陈帆和他的很多同事早已是双证在手——拿到了“考评员证”、“教师资格证”,然而“双证”并不代表“双能”,高职专业课教师“动口能力强,动手能力差”,已成为制约职业院校发展的一大瓶颈。

“你们的软件测试是怎么做的?”“讲讲项目管理流程?”……在今年7月微软2008“校园之星”华中赛区复赛现场,面对企业专家的提问,一支支参赛队队员面面相觑,急得抓耳挠腮。

“这些学生开始入门了,但是离我们企业需求还有相当的距离!”来自全球著名软件公司威创软件的招聘专员文碧有些惋惜,毕竟这是一批从华中数省职业院校学生中一轮轮选拔出来的,远远超出了一般高职学生的水平。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带队老师孙握瑜把这样的惋惜归咎于自身的不足,“企业关注的重点,课上都没有讲过,甚至自己都没有弄明白,怎么去要求学生会呢!”

孙握瑜说,现在都在谈“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但是用人单位常常反映职校生上手也不是那么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院校的教育离企业实际需求仍然有差距,而背后根源就在于职校老师对于企业实践操作的熟悉程度不是“零距离”。

毕业于安徽师大计算机专业的孙握瑜曾就职于上海一家网络公司,3年前成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专职教师,对于自己的实践教学颇有信心,然而,他认为差距依然存在,“信息化新时代,一项技术18个月就更新换代一次,一旦离开很快就会赶不上趟。”

在我国,“双师型”是对职校教师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然而,几乎所有学校都在抱怨本校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差。

长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敬华介绍,学校专业课老师中35岁以下的占到了80%以上,绝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是工科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由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别,新来的老师大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差,从校园到校园,难以满足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要求。

武汉市第一职教中心副书记严春年认为,当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备受诟病,主要在于认为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但‘双师’绝不只是‘双证’,更在于‘双能’。”

在她看来,职教师资的“双师型”任职资格标准是作为一个合格职教教师所应达到的最低要求,“双师型”的提法根源于职业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其根本目的还在于教师对企业需求和市场运行的深度理解和把握。

陈帆的系主任徐凤梅坦陈,对教师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学校不是没有对这部分教师跳槽到企业的担忧,甚至在学校做出决策时仍然有很多不同声音,但最后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如果老师半桶水,生产出次品,最终毁掉的将是学校;即使不能全部回来,但我们能锻造精品。

2008年10月13日《中国青年报》)


 

职教师资“瓶颈”问题如何解决

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沈亚强 陈明昆 张力跃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使师资问题进一步凸显,师资队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专业带头人缺乏、“双师型”教师偏少等问题在许多职业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实践技能缺乏成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

问题:

缺乏实践技能

——师资结构不合理,专业课教师缺乏。我们在20084月通过对吉林、河南、贵州、甘肃等48县的调查发现,许多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缺乏,专业课教师和普通文化课教师的比例失调,文化课教师所占比例普遍偏大;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尤其是近几年来新加入的教师,尽管学历较高,但实践能力较弱。教师从教之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大部分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

——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机会少、层次低。职业教育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机会少、层次低,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与教育教学实际脱离,追求学历达标,忽视内在质量。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组2006年的一项调查,在回答“您在企业或单位从事过与现专业有关的工作多少年”时,有62.9%的教师回答“没有”,有19.3%的教师回答“5年以下”,只有17.8%的教师回答“5年以上”。教师缺乏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难以完成相应的实训教学及指导工作。在我们调查的48县中,20062007两年内只有26.7%的中职教师参加过地(市)级以上教师继续教育培训,30.3%从未接受过任何培训,教师实践技能得不到提高,就谈不上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了。

原因:

职教资源分散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教师的主要区别在于,职业教育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当的职业技能,从严格意义上讲,只有成为“双师型”教师才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但从目前状况来看,不少地方的职教资源分散,举办形式多样,行政隶属关系错综复杂,体制分割使得职业教育教师的聘用与在职进修受到很大限制。

第一,从教师的来源看,职业学校新进教师专业结构与工作需求不尽协调。从职业教育的内涵来讲,对所需要的师资有共性要求,即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实施,师资队伍需要由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等组成。目前,我国职教师资多数来源于普通师范院校、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或部分工科院校。其中,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数量少、规模小,培养出的毕业生满足不了需求,而工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使得工科院校毕业生不愿担任职业学校教师,企业中那些技艺高超的技师又因为学历受限或经费原因不能进入职业学校,这样就使我国职教师资来源受到限制,数量受到影响,结构也不合理。

第二,从对教师的使用看,各种不同的职教机构对拥有的师资资源不能实现优化配置。目前,我国职教资源主要分属于三大部门,即教育部门、劳动部门、经济(业务)部门,这种体制在实际运行中表现为行政管理体制的统筹管理弱化,条块、部门、地区分割比较严重。由于相互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有效的连接,缺乏相应的协调与配合,各自为战的情况比较突出,使有限的专业教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第三,从教师的专业发展看,进修渠道不畅严重制约了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职业学校教师进修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进入高等院校进行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二是深入企业提高实践技能。前一种途径由于一般要经过考试然后以脱产的形式学习,名额较少,对大部分教师来说难以获得这种机会;后一种途径则需要学校与企业有颇为紧密的联系,企业愿意为学校教师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在教师的使用及薪酬制度方面两者衔接一致。进修渠道不畅,使教师的实践技能很难有机会提高。

途径:

推进集团化办学

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使有限的教师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在教师培养上调动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的积极性,一直是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核心问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针对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资源共享是集团化办学的主要特征,基于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与指导,使学校和企业都成为办学主体,以互惠共赢为原则,以各自承担相应责任为基础,建立起结构性的伙伴关系,集团内教师资源的无障碍共享成为可能,校企之间、校校之间、中高职之间师资的互补和有计划流动成为必须。对职业教育来说,这是一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有利于建立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建立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是补充专业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要求,实现教学与生产、科研工作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有力措施。对于任何一所职业学校,无论专任教师的实力多么强,也不可能完全满足随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而变化的师资队伍建设需求。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正是在于使中职、高职、企业、普通高校等不同实体间的人才资源实现整合,集团内的职业学校建立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也就有了更为有力的制度支撑。

——有利于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使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发生重大变革,从根本上将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这种职教模式以推动受教育者学习与工作密切结合、相互交替、彼此融合为指导思想,这就要求职教教师必须打破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与职业实践相脱离的状态,实现课堂文化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由于在集团内部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将最大可能地获得实践机会,增加实训时间。通过与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保证教师实践水平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从而确保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色。

——有利于促进城乡之间职教师资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通过城乡联合、校际合作、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依据区域规划和产业结构,整合多种资源促进城乡职教教师的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使城市中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生产技术能真正“下乡”,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整体服务于农村发展与建设的能力,促进城乡经济与教育协调发展,有效地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2008年11月13日《中国教育报》)


 

高等职业院校名师丑武江:创新引领事业发展

中国教育报记者  蒋夫尔

 


【名师语粹】高职名师 ·丑武江

——教师面对的永远是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稚气脸庞,一颗颗热烈跳动的求知之心,要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精选案例分析,寓教于乐、寓教于形。

——让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感受快乐,让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枯燥的东西生动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零散的东西系统化,突出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既要培养开发学生的应用能力,也要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敏锐的分析、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职业取向和选择,致力于解决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作为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分院院长,了解丑武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对创新充满激情的人。“对职业教育来讲,要创新就得了解市场的最新发展,要创新就得贴近市场需求。”丑武江说。

创新职教模式:“金牛班”成为职教改革品牌

在学校,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畜牧专业的丑武江,给学生们教授养羊学、养猪学、家畜繁育、家畜解剖与生理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丑武江发现,“黑板上养牛,课本上种田”、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授课方式造成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不接轨,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2002年年初的一天,丑武江的脑海里萌生出一个想法——能不能让学生到企业里去上学?这样一来,与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就这样,2002年秋季开学,动物科技分院养殖专业的30多名学生进驻新疆金牛股份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场,把课堂直接搬到了企业里。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金牛班”就此诞生!白天,学生跟随企业的技术人员上实践课;晚上,学校派到企业的教师给学生上理论课,同时把一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一一加以讲解。在企业里,实践课和理论课交替进行,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很快提升。如今,“金牛班”已经成为新疆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创新的一个标杆,起到了引领作用。

丑武江从开办“金牛班”的成功实践中得到启示,在此基础上,他先后与企业合作开办了“泰昆班”、“天康班”,不断推出新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目前,动物科技分院2000多名学生中,多一半学生都参加了校企合作班。这些学生毕业后不用自己再去找工作,直接在实践学习企业就业。

2006年开始,丑武江在动物科技分院确立了“工学融合,在企业中办学”的“一年在校,两年企业,工学融合,实践主线,理论镶嵌”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生产性实习为主体,有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使创新成为引导学院发展的巨大动力。

创新德育模式:“三位导师制”促学生健康成长

在丑武江的从教履历中,有这样两个数字:从教18年,担任班主任12年。这12年里,他不断创新德育模式,让德育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丑武江帮助学生制订学期计划、年度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将大目标细化为每一天的小目标;同时,他还把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向全班学生公布,常年坚持与学生一同上晚自习,在与学生肩并肩的努力中一起品尝收获的快乐。

实践教学比重大,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与此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德育工作又往往成为空白。如何填补这一不该有的空白,让德育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经过努力,丑武江在实践教学中建立起了“三位导师制”,既学校班主任、专业指导教师、企业技术人员三位一体开展德育工作。

“三位导师制”的实施,使到企业指导学生实践实习的专业教师也担负起德育工作任务。同时,学校班主任要定期到企业去为学生上德育课,把德育课堂搬到企业。此外,企业的技术人员也成为参加实践学生的德育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同时,将职业道德等德育内容传授给学生。丑武江认为,企业的技术人员当中不少是品德和技术双过硬的人才,对职业道德、做人道理等都有很深的理解和认识,让他们在实践岗位上来讲德育,实际上是在“现身说法”,其效果是再好不过了。

经过3年的实践,“三位导师制”获得了巨大成功。许多企业反映,这些学生变化很大,都能视企业为家,珍惜工作岗位,职业道德有了极大提升。这些企业同时表示,愿意把前来实践学习的学生吸纳为企业的员工。“思想道德的水平提高了,学生找工作都不用发愁了”。“三位导师制”德育模式真正达到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创新服务模式:“流动动物医院”送技术到家门口

如今,在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所在地——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农村和牧区,人们经常能看到3辆小面包车往来穿梭,一会儿在这家农户的养鸡场,一会儿又在那个养殖户的奶牛场,显得十分忙碌。这些小面包车就是丑武江创办的专门为农牧民服务的“流动动物医院”。

有一次,一位养殖户找到丑武江,说自己养的一头奶牛被兽医判了“死刑”,希望他帮忙看看。经过丑武江的治疗,这头奶牛起死回生,为这位养殖户挽回了1万多元的损失。从那以后,那位养殖户渴望又充满期盼的眼神让丑武江久久不能忘怀。丑武江当时就想,何不利用学校专业教师的技术优势服务农牧民呢?可是怎样服务才能让农牧民满意却又成了难题。后来,丑武江想到开设一个流动动物医院,让教师轮流去为农牧民服务。2006年,由一辆小面包车、两名教师组成的流动动物医院成立了。

经过两年的努力,丑武江创立的流动动物医院已拥有了一个门诊部和3辆小面包车,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得到了技术服务,每年治愈的牲畜100多头,为农牧民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如今,农牧民的牲畜有什么疑难杂症,只要给“流动动物医院”打一个电话,就能很快得到帮助。

除了直接为农牧民提供技术服务之外,丑武江还依托课题研究编写了《养猪》和《家畜繁育》专业教材,主编了校本教材《动物防疫与品种改良》、《养猪应用技术》。这些教材科学实用,成为农牧民养殖生产中的好帮手,被农牧民誉为能请到家的“养殖老师”。

2003年开始,昌吉州畜牧局和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实施“百千万畜牧人才培养工程”,用5年左右的时间为昌吉州畜牧业发展培养194名掌握畜牧兽医技术的高级专业人才;培养1040名掌握畜牧兽医技术及动物检疫、卫生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型技术骨干;培训11200名掌握畜牧兽医基础知识和基本养殖技能的县、乡、村、养殖场畜牧业生产从业人员。目前,由丑武江具体实施的这项工程进展顺利。他兴奋地说,这项工程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昌吉州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和现代化畜牧业建设。

【人物简介】

丑武江:1989年7月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畜牧系畜牧专业,1989年7月至今在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任教,现任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分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高级畜牧师。

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治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教师;2008年,荣获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现担任教育部农林牧教学指导委员会养殖专业学科建设专家组成员,指导的“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成功申报国家高职高专精品课程;主持建设的“家畜解剖与生理”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主持的“新疆昌吉地区养殖技术流动服务模式的建立与推广应用”课题获新疆昌吉州优秀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8年10月9日《中国教育报》)


 

眭碧霞教授:把分内事做得更认真

 中国教育报记者   陈瑞昌  通讯员  陈波

 


【名师语粹】

——世间万物,和谐为美。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与人类智能的多元性体现了一种和谐,职业教育应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化的个性发展和最充分的能力发展。

——教师从事的职业是最阳光的事业,培育的是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很重要,每一个生命都将无比的精彩。

——爱心是开启智能的钥匙,期待创造了无数的奇迹。教师要用人格感染学生,用智慧丰富学生,用关爱激发学生的情感,用热情期待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完善。

——教师乃是学生之楷模,应当勤奋好思,踏实做人;严谨治学,务实求真;素心若雪,淡薄名利;成熟心智,完善自我。

【人物简介】

眭碧霞: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先后任教于中国矿业大学、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曾在企业从事计算机应用产品研制与开发工作,现任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院长。

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08年,荣获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主持建设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主持建设的软件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2003年以来,探索与实践应用型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职业情境,项目主导”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施了软件技术专业“基础平台+模块化菜单”培养方案。

“我就是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得更认真一些,同时,可能得到的效果更好一些吧。”采访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院长眭碧霞,她的话语特别朴实。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眭碧霞“踏实做人,用心做事”的“名师”境界。

带领学院跻身示范行列

跻身国家级示范软件学院行列,不仅仅意味着可以获得国家的专项资助,还能够有力地促进学院的改革和发展,最终的受益者当然是学生。2003年国家要在全国高职院校中遴选出35所国家级示范软件学院,作为当时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的申报“主持人”,眭碧霞真可谓的是不遗余力。“光是申报材料的准备,就称得上是精益求精,不夸张地说,前后改了有无数遍。”眭碧霞回忆道。

通过江苏省教育厅的初审关以后,能否从全国57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还要取决于到北京接受专家的“面试”。眭碧霞至今清楚地记得4年前在北京的那一个星期。“我们每天都在讨论答辩材料,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虽然我们学院已有多年培养软件应用型人才的积淀,有进入前35名的实力,但还是不敢有丝毫大意啊。”她说。

眭碧霞和同事们充分的准备,使答辩进行得十分顺利。“专家们提了一些很尖锐的问题,但我们都应答自如,最后不但进入了国家级示范的行列,还在35所示范学院中排名靠前呢。”回忆起当年自己与同事们在申报国家级示范软件学院答辩中的风采,眭碧霞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要让学生学到真功夫

目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正在采用的BPMM人才培养模式,也倾注了眭碧霞的无数心血。所谓BPMM,就是“基础平台+模块化菜单”,也就是说,学生在利用30%的时间学完基础课后,再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包含多个专业方向的“菜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继续学习,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而为学生设计不同的专业方向“菜单”,则成了眭碧霞的“功课”。

2004年,就在软件学院成为国家级示范软件学院的第二年,招生形势特别好。“现在软件行业分工特别细,我们教给学生的技能也要细分,也要适应市场,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适应市场。”眭碧霞说。

那一年,眭碧霞花了半年的时间,走遍了江苏省的5家软件园,走访了40多家软件企业。从市场上取得第一手资料后,眭碧霞又与同事们开始编制新的教材、建设新的课程。第二年,当学生们学完基础平台课程后,一张列有近10个专业方向的“菜单”就摆在了他们面前。

眭碧霞深知,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十分重要。为此,学院不但创办了一家名为“腾信”的软件公司,还把十多家软件企业的研发机构和项目引进学院,让学生们在以项目为载体的真实企业环境中得到“真枪实弹”的演练,把“学中练,练中学”的教学思想真正落到了实处。“现在,我们软件学院的学生不但就业率高,而且就业的含金量也不低。”眭碧霞兴奋地说。

作为软件学院的合作企业,富深协通软件技术开发公司副总工程师陈荣保说:“在合作过程中,眭碧霞总是尽可能多地让教师得到锻炼,因为她深知只有让教师接触到市场上最前沿的东西,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可能成为市场的宠儿。”

眭老师的课学生爱听

虽说担任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的院长,但眭碧霞从来没有脱离过教学第一线,她常说:“作为一名教师,不上课、不跟学生接触怎么行?”

眭碧霞的课,学生们很爱听。“不知怎么回事,有时候怎么也听不懂的数学,眭老师一点拨就能懂了。”一位对数学课非常头疼的女同学这样说。“她总是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用最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我们很容易理解。上她的课,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另一位同学说道。眭碧霞在讲台上亲和、自然,每年学生测评,她的得分总是遥遥领先。

不仅自己的课上得好,对于青年教师,眭碧霞也悉心指点。王勇是学院从企业引进的青年软件教师,他说:“怎么做一个优秀的软件教师,眭院长给了我及时有效的点拨。她常来听课,而听课一般只要5分钟,就能找出问题所在。她会在课后找你,谈你怎么上课更有针对性,比如给学生找一个目标,或者做一个小游戏,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接下来应当怎么做。”

近年来,眭碧霞还主编出版了20多部教材,其中,《C语言》教材被评为江苏省精品教材,《微型计算机组成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接口技术》等两部教材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她主持建设的软件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主持建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主持建设的《Java程序设计》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今年,由她负责的“职业情境,项目主导”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被评为省级创新实验基地。

2008年10月16《中国教育报》)


 

王永安:育人诠释“煤”的品格

中国教育报记者  高耀彬

 


【名师语粹】

---要想当好一名老师,首先应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只有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需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心中才有动力,才能永葆事业进取心。

---对于煤炭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等优良品德,还应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和珍惜生命的理念,在传授煤炭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为学生的道德养成和职业素质培养起到引领作用。

---教师不能做教书匠,要敢于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排头兵。我国的煤炭高职教育起步较晚,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提升理念、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师才能有新思想、新见解,才能适应社会、应对挑战,才能逐渐成为名师、名家。

王永安的教师生涯与“煤”相伴,在煤炭中职教育、生产一线、煤炭高职教育等岗位工作二十多年,走过了当教师、做矿工、又当教师的工作历程。这样的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专业功底,也奠定了他终生为煤炭教育事业奉献的人生信念。

王永安用“煤”的精神、“煤”的品格,诠释了一个人民教师孜孜不倦、默默耕耘,燃烧自己、奉献光明的真谛,为煤炭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安全卫士。

改革教学模式

强化岗位技能训练

王永安大学毕业后,成为山西省煤炭工业学校的一名专业教师。为改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他多次到煤矿企业锻炼、调研,了解煤矿生产技术现状及矿难发生的原因,并将在生产实践中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1989年,王永安主动要求到校办实习煤矿担任安全矿长,从煤矿建井、投产到正常生产,先后主持并参与了煤矿施工、采掘布置、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艰苦的生产环境、极度缺乏的安全技术人员,特别是因为矿工缺乏安全意识和专业常识而导致的安全事故,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使他深深感到安全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也坚定了搞好煤炭教育事业、服务煤炭企业的信念。

回到学校后,王永安根据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岗位操作技能上。20033月,王永安在全省煤炭职业院校中最早组织开展了毕业生顶岗实习的探索,50多名学生到西山煤电集团屯兰煤矿顶岗实习4个多月,并在现场组织了毕业答辩会。把毕业答辩会开在生产岗位,为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新经验。如今,顶岗实习已经成为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顶岗实习比例达到了90%以上。

瞄准行业需求

推进相关专业建设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为满足煤炭行业对安全生产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王永安就主持创建了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中职)。为了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他组织师生克服重重困难,自行设计并动手制作了矿井通风实验管路系统、模拟测风装置、爆破工技能训练模型等校内仿真模拟设施,开始培养煤矿安全生产技能型人才。

进入本世纪初期,煤炭行业飞速发展,安全技术人员极为紧缺,王永安多次拒绝煤炭企业高薪聘用的机会,把培养更多、更好的安全技术人员作为自己的责任。经过大量调研,2000年,他在全省率先主持开办了矿井通风与安全高职专业,并且成为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带头人,填补了这一专业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空白。

随着煤炭生产监控技术的发展,2004年,王永安又在全国煤炭高职院校中首创开办了煤矿安全监控网络技术专业,适应了煤矿瓦斯防治手段不断进步对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针对煤炭院校学生实习难的困境,在他的主持下,经过两年的辛勤努力,初步建成了全国唯一的职业教育区域性煤炭安全类综合性大型实训基地,有效地解决了师生及企业职工安全技能培训等问题。

王永安坚持发挥专业技术特长,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近几年来,他先后参加了“霍尔辛赫煤矿等安全预评价”等省内166个大、中、小型煤矿安全预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工作;主持了“山西兰花集团望云煤矿通风系统测定与改造方案的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1998年,作为主要项目研发人员研制的KBCJ-95型矿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经山西省科委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当时省内一项空白,产品销售到省内外800多座煤矿,受到企业好评。

加强调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煤炭行业高速发展对高技能安全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煤矿安全技术发展和煤矿井下一线安全管理的需要,王永安积极组织教研教改,探索、创新煤炭安全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王永安积极参加专业调研,深入煤炭企业了解行业人才需求动态。他先后承担了中国煤炭教育协会、教育部委托的调研任务,主持提交了“山西省煤炭行业技能紧缺型人才现状及人才培养工程对策和建议”,完成了“两年制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方案”的研究,方案所体现的以煤矿主要灾害和防治手段为核心教学项目的设计思路,被全国20多所煤炭院校应用在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教学方案的课程体系中。根据专业岗位能力的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建设通风安全类高职教育实用教材。在突出“理论够用、技术实用”原则的基础上,王永安主持编写了《矿井瓦斯防治》、《矿井通风》、《煤矿开采方法》等3本教材,其中《矿井通风》教材被确定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他主持建设的省级精品课程“矿井通风”,已经成功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

王永安经常告诫学生:“煤炭行业是艰苦行业,安全生产连着你我他。你有勇气选择了安全工作,就一定有勇气来承担责任。希望同学们牢记使命、学好专业、珍惜青春、掌握技能,相信你和所选择的事业一样,永远成为人们赞美和挖掘不尽的宝藏!”

王永安担任过4届班主任,培养了2000多名毕业生和1500多名安全监管人员、煤矿负责人,为煤炭企业培养了大批的安全卫士。每次带队组织学生到煤矿实习,他都和矿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和学生一起在井下采掘工作面熟悉生产安全情况、要求,连续多年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

【人物简介】

王永安:高级讲师、副教授,1983年毕业于河北矿业学院,现任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采矿工程系主任,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带头人。

先后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教师、山西省高职高专“双师型”教学名师、全国煤炭工业先进工作者,并荣立山西省劳动竞赛一等功;2008年,荣获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主要从事煤炭中职、高职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先后主持创办了学院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煤矿安全监控网络技术专业,主持了学院大型煤矿安全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主持建设了“矿井通风”省级精品课程,主编了3本煤炭行业高职规划教材,其中《矿井通风》教材被教育部确定为“十一五”规划教材;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

2008年11月13日《中国教育报》)


 

高职教育动态

职业教育不能等企业主动拥抱

 中国青年报记者   梁国胜 张国

 


“中国职业教育离行业企业的距离越来越远,企业缺乏热情,职业院校缺乏服务意识。”1117~20日,2008年全国第二届石油和化工职业院校学生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在天津职业大学举行,大赛期间,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秘书长任耀生对当今石油化工技能人才的缺乏以及化工类职业教育所存在的弊病痛心疾首。

“石油与化工类专业的招生,前年增长30%,去年增长15%,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企业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副主任刘迺兰说,“化工企业一线工人青黄不接。”

“学院的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实训基地建设比较薄弱,职业技能训练不够,现行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缺乏鲜明的职业化教育的特色,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任耀生说起这些,忧心忡忡。

化工技能人才青黄不接

随着化工设备的更新换代及生产水平的提高,对现有技术工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上在岗技术工人知识水平、能力尚未更新,新的技术工人培训滞后等原因,使得从业人员总体素质离企业的需求还存在着不少缺憾和不足。

目前,我国正掀起新一轮的化工投资热潮,新建装置以规模庞大、资金密集、技术先进为主要特点,推动着我国化学工业的升级换代,一批大型(投资在100亿美元以上)化工园区的建设加快。因此,“十一五”期间将会出现化工人才需求的高峰。

然而,任耀生指出,目前的化工技能人才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数量不够,一方面是结构不合理。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曾在2005年做过一项调查:在对近23万化工企业员工的调查发现,非技术工人占23.4%;技术工人在生产人员中的比例仅51%。更有甚者,在华北的一处油田,7万多职工,有3.5万人是一线工人,但是,一线工人中有50%来自农民工,都是没有经历过专业培训就上岗,有专科层次的人才还不到20%

在生产工人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3.2%,高级技工仅占15.6%,中级技工仅占30.3%。技师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行业。

“大量的非技术工人上岗,使得化工生产潜藏着极大的安全事故隐患。”刘迺兰说,国家安监总局有过统计,在石油化工行业已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中,60%的事故是由于人员素质不高,操作不当造成的。

化工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具有高温、高压、高危险等特点,这对技能人才的安全、环保意识和素质要求很高。然而,当前社会上人们对职业教育,特别是化工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见,同时,一线工人的待遇很难得到提高,使得很多人对化工企业敬而远之,在职职工也跳槽频繁。

对全国4776名化工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中,在回答“假如您今年初中毕业,您最想选哪一条路”时,有近80%的从业人员选择了上大学,只有5.8%的从业人员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然后就业”。

“未来化工技能人才青黄不接会更加严重,这将会制约中国化工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任耀生说。

化工职业教育问题重重

未来化工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然而,与之相适应的化工职业教育却问题重重。”任耀生指出,“化工职业教育脱离行业、企业,专业重复建设的现象非常严重。”

原有的化工类职业院校,以前归口行业企业主管,现在全部划归省级、市级、地市级甚至县级教育部门主管。“现在看来,这种举措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同时,由于“中国制造”的强劲拉动,使得与之相应的化工类专业建设也得到了强劲拉动。“但是,专业建设出现了‘高热情、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据任耀生介绍,以前包括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只有200多所院校开设石油化工类专业,现在增加到1000多所。“这势必造成各类职业院校在培养目标上存在交叉,各自培养模式的职业特色不鲜明。”

“如果开设相关专业,就应该按照行业人才的标准来培养,但是,按照现代化的化工厂装备和实操要求,一套设备就要1000多万元,如果1000所院校都要购置此设备,就需要100多亿元。”

另外,很多化工类职业院校由中职学校升格而来,因此,很多以前教化学的教师,就转为化工类专业的老师。对9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生师比约为201;双师型教师仅占31.0%。教师缺乏,教师队伍总体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偏低,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低,生师比例偏高,特别是技校的生师比高达23.71,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压力相当大。“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如果没有高技能的母体——教师,怎么会培养出有高技能的人才呢?”

同时,教学课程体系缺乏职教特色,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实践教学薄弱,职业技术训练不够。“化工职业教育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任耀生疾呼。

职业教育不能等企业主动来拥抱

职业教育如果要办出特色,就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但是,中国职业教育离行业企业的距离越来越远。”对目前职业院校提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任耀生批评说,“很多只是‘口号作秀、文件泛滥、论坛成灾’,没有落到实处。”

一些职业院校提出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一般是学校患“单相思”,企业还是冷冷的。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副书记周兴中主管招生就业工作,他每年为学生的实习发愁,因为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不希望学生进企业厂房实习,因为企业害怕学生操作不规范,发生事故。“只能通过私人关系”才勉强让学生完成实习。“同时,很多企业没有长远的战略,急功近利,不愿意做人才战略储备。”

在中国化工教育协会2005年的调查中发现,在所调查的243家化工企业中,只有16家企业(占6.58%)办有职业技术学校;有102家企业(占41.98%)办有培训中心;有130家企业(占53.50%)提取了教育培训经费,但其中用于生产一线员工教育培训的比例平均不足30%。甚至,国家规定的按职工工资总额提取的1.5%~2.5%比例教育培训经费不能得到有效落实。

而在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中,只有46.6%的企业表示不愿意或不太愿意向学校提供教育培训经费和教学设备。

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度不够,一方面是政府没有给企业提供一种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另一方面是职业院校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不够。

要解决这一问题,从政府层面来说,应该进行立法,以法规定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参与教育;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应该主动参与教育,不能在企业需要人的时候,只想着去人才市场找,然而常常又抱怨找不到合适的人。

从职业院校来说,“我们不能等企业主动来拥抱。”任耀生认为,也不能靠“口号”来感动企业,应该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举办技能大赛应该是让企业了解职业院校,参与职业教育的好方法。”任耀生举例说,去年,在南京举办技能大赛时,南京通化的老总参观大赛不到几分钟,就对身边的人说,“赶快把人力资源总监找来”,到现场来选人,让全员到职业院校来培训。这位老总说,“没想到职业院校几年不见,就发展得如此神速。”

同时,按照行业的办学要求,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在30所学校建立了示范性实训基地,要求学校把这些实训基地推荐给企业。“这都是我们主动向企业服务的充分体现。”任耀生说。

2008年11月24日《中国青年报》)


 


兄弟高职院校有益经验

校园文化“孵化”高素质艺术人才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通讯员 陆炜 顾斌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办学条件最优的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专业院校,苏州工艺美院致力于培育“德艺双馨”的艺术设计人才,并通过素质教育平台、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形成了立足艺术院校专业的独特校园文化。

素质教育育化平台“量身定制”

在苏州工艺美院,每个新生一进校园就会收到一本《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纲要》,这也标志着工艺美院的素质教育育化平台从学生入校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运转”。

在这个育化平台上,学院又根据自己艺术类高职院校的特质,给学生“量身定制”了养成、交流、实践和创新四个平台。同时,学院还将素质教育平台纳入了学分,其中必修项目6个学分、拓展项目4个学分,并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分别制定了学习生活导航、专业化技能深化、就业与职业指导等主题,以实施素质教育。

结合艺术院校的专业特色,学院每学年为学生提供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科目共150门,平均开设70门。学院特别强调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数字化校园系统,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艺术设计的辅助软件,并且对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进行“特训”,让学生在毕业创作时就能熟练运用各类信息。

“润物细无声”的素质育化平台,在学生身上逐渐“显山露水”。以往被动的学习情景不见了,“我要学习”的自觉氛围越来越浓郁,专业讲座座无虚席,场面火爆;助人为乐也在校园里形成了浓郁氛围。环艺系05级学生张朋被检查出患白血病后,他的同学连夜制作博客,呼吁救助,还在校外进行义演义卖,终于帮助张朋战胜病魔,重返校园。

社团活动与专业“相伴而生”

在苏州工艺美院,所有社团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大考”,如果成绩“不及格”,院级社团就可能“降级”为系级社团,而成绩优异的系级社团则会“提拔”成院级社团。“升降级”制度,让学院的社团质量一直保持着“扶摇直上”的态势。

与有些学校社团“打打闹闹”不同,苏州工艺美院的社团活动都跟专业“相生相伴”。由工业设计系学生成立的兜兜玩具社,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将他们制作的布艺玩具进行展览或义卖,而这些玩具都是学生们结合自己专业来制作的;在服装社举办的校内T恤设计大赛上,来自服装工程系的学生们都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穿梭于各个景区宣传环保知识、调查当地环境的环保行动社,让环境艺术系的学生们在切身感受中将环保理念“根植”于以后的艺术设计中。

“社团活动是服务于同学的”,学院的社团都以行动阐释这句话。服装社每两周都会举行“穿针引线”的活动,给全院的师生免费修改衣服、装钉纽扣等,受到了全校师生们的一致好评;湖畔剧社每年都会举行道德剧比赛,收集同学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小故事,在表演中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学校的社团活动还将“触角”伸向苏州市的其他高校。成功举办了苏州高校配乐诗朗诵大赛、苏州高校短剧小品大赛等。如今,学校已拥有32个社团,在学生中的覆盖率达60%

校园氛围“动”中有“静”

一位工艺美院的学生告诉记者:“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一年里有两种‘颜色’。上半年是活泼热情的红色,下半年则是严肃沉静的蓝色。而这两种颜色,都是充满艺术气息的。”

在每年春季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结合自身的特色,每个院系都能“端”出一盘特色文化艺术“大餐”。在让全校师生“大快朵颐”的同时,也给了自己难得的“练手”机会。如“电脑节”、“环境日”、“地球日”的宣传,“设计文化节”、“手工制作大赛”、“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周”、“周末讲坛”等,在锻炼同学专业功底的同时,众多活动“抱团”形成了艺术院校特有的活泼轻松的氛围。在下半年举办的学术活动月上,学校从高校、行业、企业特邀专家、学者前来讲学。在今年举办的学术活动月上,民艺学研究专家张道一、彩陶鉴定专家张朋川、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文等前来举办讲座,校内的教师也在学术活动月中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浓烈的学术氛围,不仅“解”了学院教师在学术问题上的“惑”,也给学生艺术创作开辟了新思路。

“动态”的氛围需要建立在“静态”的环境上,为此,学院将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投资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和素质教育中心。独特校园文化“孵化”出了高素质的艺术人才,2003年,服装设计系学生在“中华杯”童装大赛中获金奖;2004年,“视觉五人组”携“桃花坞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获江苏省创业计划大赛银奖。

2008年11月14日《光明日报》)


 

以行动为导向打造“职业教育学”

 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玉文 张宝敏

 


作为全国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8所院校之一,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坚持“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指导水平和技术熟练的“双师型”职教教师为己任,着力建设“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

“专业理论课教师不会技能操作,专业实训课教师又不擅长理论教学,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一谈起职业教育师资状况,许多职业院校的院校长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而这也正是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国家精品课程“职业教育学”课程组在对全国的职业教育师资状况进行客观分析之后,结合学院的办学特色,探索出一条“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学”课程建设之路,取得较好效果。

着眼行动

引领“精品型”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学科自身内在的逻辑体系构建起来的,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职业教育学”知识。因此,可以用“知识导向”来加以概括。事实上,通过学习这种性质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确掌握了大量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但是,学生学习了这些内容之后,仍然缺乏“怎么做”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增强“职业教育学”的应用性,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职业教育学”课程组提出了“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建设理念。

“所谓‘行动导向’教学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即为了行动而教学,在行动中教学。课程建设的每一项措施都是服务于、服从于提高未来职教师资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能力。”学院“职业教育学”课程组负责人周明星教授介绍说。

围绕“行动导向”的课程建设理念,课程组构建了“一主线,两系列,三模块”的课程新模式。即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主线,有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系列,分职业教育理论模块、教师教育模块和案例教学模块。

通过开展主题讨论、案例分析以及教学参观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培养他们把握课堂的能力,为今后走上职教讲台打下基础。

“这使得我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我的教学基本功。”职教学院大三学生郭琪深有感触地说。在刚刚结束的学院大学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她由于教态自然、授课内容丰富、多媒体课件精美获得了一等奖。“行动导向”的教学训练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该院学生参加天津市大学生八、九、十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取得了一等奖2人、二等奖23人、三等奖62人的好成绩。

着手行动

构建“立体型”教材体系

好的课程离不开高质量教材的支撑。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职业教育学”课程组紧扣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主题,不断丰富传统教学内容,开发网络精品课程,构建了职业教育学“立体型”教材体系。

1983年,学院在全国本科院校中最早开设“职业教育学”课程,并最早编写该课程教材《职业教育概论》。此后课程组结合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和教改实践,先后主编了《应用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教育学》和《职业教育学通论》。1998年,课题组卢双盈和李向东两位教授编写的《职业教育学》获得天津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2年,周明星教授主编的《职业教育通论》出版,先后获得了第九届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课程组李向东教授和卢双盈教授主编的《职业教育学新编》是“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我国第一本职业教育学国家级规划教材。目前,这两本教材已经被华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列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用书,有20多家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将这两本教材列为师资培训用书。

在传统纸质教材基础上,课程组还开设了“职业教育学”网络精品课程——将教案、CAI课件、练习题、相关背景、视频等材料结合起来,上传到网络,学生可以自行下载进行学习。为了配合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课程组录制了学生的微格教学实况、大学生讲课比赛等录像,选取了全国许多优秀教师授课视频等充实到多媒体教材之中。多媒体立体化教材大大丰富了教材的内涵,提高了学生学习“职业教育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着力行动

独创“共振型”教学方法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职业教育学”课程组总结归纳出“全程共振教学法”,其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全程协调,五法共振”:即将讲授式学习与研究式学习共振、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共振、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共振、“导师制”与“导生制”共振、“单向交流”与“全程共振”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科学有效的融合,使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李娟是职教学院05级本科生,是“导师制”和“导生制”共振的受益者。她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3期上的《大学生公平就业问题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一文就是在周明星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周教授指导下,她还获得了2007年天津市第九届“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社科类二等奖。像李娟这样在本科期间就发表论文的本科生,近4年里仅职教学院就有30余人,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如今,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本科生作研究、发论文已蔚然成风。

课程组还将“行动导向”的理念贯彻到教学队伍建设中。课程组非常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原有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基础上,建立“教学共同体”,实行“合作教学制”,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增进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他们还实施了“学位攀高计划”与“学缘优化计划”,在安排现有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的同时,从不同高校吸纳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以完善教师梯队,并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学理论的培训和实践训练。目前,该课程组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都较为合理的教学团队。

2008年11月21日《中国教育报》)


 

山东商业职院积极探索高等职业人才培养途径

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兴华

 


近年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方法与途径,先后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成功开辟出股份制合作办学新路子。

该院实施校企股份制合作办学的基本做法是,校企双方参照股份制运作方式,共同出资举办针对某一行业或特定类型的二级学院及相关专业;双方根据出资比例共同组建理事会,选派人员组成股份制二级学院领导班子;股份制二级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人财物等相对独立运行。学院对股份制二级学院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负责专业的报批、招生、教育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考核、校内公共教育资源的提供和生活服务保障;同时,以“2+1”为基本办学模式,由合作企业承担校外实践性教学任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该院实施股份制合作办学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校企合作培养的毕业生,增加了生产性顶岗锻炼经历和合作企业文化、理念、岗位意识的培养及熏陶,具有了与企业接轨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二是推动了教学改革。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培养“双师型”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实现了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接轨。三是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进一步彰显了山东商职学院作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的示范性作用。

该院实施校企股份制合作办学为我们带来以下的三点启示:一是股份制合作办学为校企合作开辟了新的境界。股份制合作办学以资产投入为纽带,以满足市场需要的学生培养为主线,校企双方统一调度相关资源,消除了目标隔离、经费隔离、成果隔离、人员隔离等障碍。二是股份制合作办学的关键是界定产权关系和回报方式。运用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现代产权理念,明确界定各方的产权。在回报方式上,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追求利益回报的多元化。三是互惠双赢、各得其所是校企合作的基础。校企合作办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合作双方自身的利益点,实现互惠互利,合作也才能深入。

2008年10月9日《中国教育报》)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参考

 

高职院校也要加强文化建设

  光明日报通讯员 蒋赟 记者 潘剑凯

 


高等职业教育是不是只有技能、没有文化?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是什么?又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118日,在杭州举行的“2008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论坛”中,“高职教育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成为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院校长们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本次论坛由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发起,中国高教学会、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共同主办。

与会专家认为,高职教育加强文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徐辉认为,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需要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体系的文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经过了30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也必须进入内涵建设新阶段,而高职教育的文化建设是最重要的内容。”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周建松说,“不断丰富、发展的高职教育文化才是高职教育的深刻内涵,才能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增添持久魅力。”

谈及高职文化的定位,各院校与专家都各有见解。“中国高职文化源于‘实事’、‘济用’精神,高职文化扎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壤,其生命力在于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刘洪一说。显然,各高等职业院校的文化探索之旅也呈现出多元化和地域化的特点。围绕浙江省提出的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服务、文化服务产业的要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将高职文化定位于基于生本理念和理性精神指引下的开放合作育人体系,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文化就是“开放合作,尚德重能”。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将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进行对接、交融,以现代锡商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加快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船政文化、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水文化、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的兵工文化等地域性、行业性特征明显。

各院校结合各自的文化建设探索,为高职教育文化发展路径建言献策。其中,“开放合作、特色创新”成为了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对文化建设路径的共同心声。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孙长庆说:“高职教育与企业的联系更为紧密,文化的渗透与交融更加频繁。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统一是高职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创新”更被视为成就文化的“示范”、实现高职教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CIS(企业识别系统)战略,推进航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FAW模式,以“第一服务”和“精益思想”主导学校文化;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示范性院校建设过程中探索形成的“幸福建示范、合作建示范、开放建示范”的文化理念等,都显示出各高职院校已经迈出了文化创新的步伐。

200811月12日《光明日报》)

 

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行绩效预算管理的思考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齐小萍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示范院校建设得到了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的大力支持,首批28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经过一年的运行,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2007年度绩效检查报告指出:从总体上看,第一批立项的28所院校2007年度项目建设进展健康,相关工作正按照预定计划有序推进。示范院校建设中所采取的“项目管理、绩效考评”的资金使用方法为改革学校现有的资金管理办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一、绩效预算的主要特点

绩效预算包括“绩”、“效”和“预算”三个要素。其中“绩”为预算主体的工作内容,“效”为预算主体工作的效果目标,而“预算”则是指对资金实行计划分配、管理和控制前提下的具体使用的有效约束。绩效预算的实质是将资金使用效果与预算资金的安排相挂钩,并以资金使用效果为依据,统筹安排预算资金。绩效预算的核心在于财力资源配置上的“奖优罚劣”和“依产定投”,即“做多少事,给多少钱”。与传统投入预算管理相比,绩效预算是一种更重视产出或结果的“效益预算”。“依产定投”是绩效预算的核心原则,因此.绩效预算具有如下一些特点:首先,绩效预算有利于提高预算主体的资金运作效率。绩效预算是以量化的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制订的最主要依据,所以能够为预算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提供明确的量化基础,同时也能够为各级预算执行单位提供明确的责任目标,从而有利于规范资金运作流程,保证资金效率。其次,绩效预算有利于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增强预算刚性。绩效预算指标量化和预算过程与结果的公开性特点,使得预算主体的所有成员单位在不具备专业财务理论的情况下,有可能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实现全程监控,从而提高了预算的稳定性和约束力。再次,绩效预算有利于提高预算的可操作性。绩效预算的指标量化评定、全员参与、全程控制能够给予预算主体中各成员明确的目标导向和责任分配,使所有的预算内容都能够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有效降低预算执行的内部阻滞,优化预算执行效果。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资金带来的成效与启发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使示范院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发挥示范院校的示范作用,带动高等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在资金管理上做出了明确要求,即对项目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实行事前充分论证、事中监控管理指导、事后效益监测评价的全过程监控和考核。在监督检查与验收上强调采集绩效考核信息,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院校进行年度检查或考核。检查或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年度项目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由于目标明确、项目化预算论证充分、事中监控严密、绩效评价措施有力,使首批28所示范建设院校经过一年的建设已取得明显效果。

以上所取得的成效给我们三点启发:一是明确目标是关键;二是建立、健全评价组织机构是保证;三是事前、事中、事后的预算全程评价是基础。

三、当前高职院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目标缺乏战略性。有些项目实施从短期看可能会造成学校的资金紧张,但从长远看却可能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必需投资或必要保障,需要根据战略发展目标对学校的经济资源分配做出科学安排。而目前预算对学校战略规划支持度还不够,存在只顾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只顾局部利益忽视全局利益的现象。

2.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目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其预算编制方法基本上实行增量预算法.即在参考以前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根据新的年度事业发展计划、任务以及财力可能进行编制的方法。这种传统的编制方法容易造成存在就是合理的假定,而不管这种存在是否合理。

3.预算执行缺乏控制性。在学校预算管理中,缺乏完整的预算控制机制,难以令财务部门对由于预算执行过程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变化进行及时反应。一些学校甚至还出现了对预算管理制度有章不循、随意更改的现象,使预算形同虚设。

4.预算结果缺乏效用性。现有的预算管理方法是一种以投入为导向的预算,注重对投入的管理,而忽视对产出的管理,对于预算安排的支出更多地是强调是否按规定开支、是否节约,对资金的使用结果、效率相对考虑较少。

5.预算评价缺乏组织性。现有的预算方案由财务部门来组织监控,但缺少评价。目前,示范资金的绩效评价是通过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院校进行年度检查或考核。因此,建立权威性的评价组织机构是保证评价有效实施的基础。

四、实施绩效预算管理的建议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对示范高职院校资金上的支持力度,使示范建设中的高职院校的经费收支规模逐渐增大,收支结构也有了新的变化,示范资金的绩效评价方式对传统的资金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示范资金使用中所体现出的“效率”与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愈来愈明显,示范资金在使用上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强。要提高学校自身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就必须全面考虑“用钱效益”,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合理的地方,提高学校资源配置效率,因此,需要在校内全面实施绩效预算管理。就此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以目标为导向。目标管理是学校绩效预算管理的“灵魂”,建立系统、科学、开放的目标体系是绩效预算管理得以运行的基础条件。整个目标体系包括学校的总体战略目标和由学校总体战略目标分解出来的各部门的目标。学校的总体战略目标处于管理的中心和支配地位,把握着整个目标体系的全局;各部门的目标既是总体战略目标的分解,又是各部门目标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目标组织系统,既保证上级目标的统领和宏观控制作用,又保证同级部门之间的公平有序竞争。同时在部门目标子系统内又分为部门的长期目标和部门短期目标,部门短期目标是部门长期目标的分解,部门短期目标可以作为绩效预算管理的不同时期观察点的评价标准,也为长期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2.以组织为保证。高校财务部门是制定预算政策和分配预算资金的职能部门,是学校资金管理和监督主体,但由于财务部门的本身局限性,以及预算资金涉及教学、科研、资产、后勤等各个方面的特殊性,为保证在学校内部顺利实行绩效预算,必须建立如下层次的绩效预算组织管理和执行体系:第一层次为绩效预算委员会,是学校内部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的最高决策机构。结合我国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特点,该机构负责人为党委书记。其职责为内部绩效预算方案的审批、预算决定的下达、预算矛盾的协调及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第二层次为绩效预算管理办公室。该层次为绩效预算的执行和分解机构.成员由校长、主管财务校长、财务处长、科研处长、教务处长和人事处长等组成,负责内部绩效预算方案的制订、预算指标的分解、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预算执行绩效的考评。第三层次为内部各单位及个人。它们是高校内部绩效预算的实施主体。绩效预算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对学校中的每个组织甚至每个人都提出了目标要求、明确了奖惩措施,它将调动各个组织的参与意识,无形中给每位教职员工赋予了实施责任,它们是具体绩效预算的落实者。

3.以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过程为关键点。

(1)优化预算资金分配,增强预算编制的绩效性。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和管理的起点,预算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经济活动。预算编制应在充分考虑各项经济因素,摸清现有的资源状况,真实反映事业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和合理的预算定额或系数,确保预算编制科学性、前瞻性和效益性。

 (2)以绩效为目标控制预算执行,增强预算的严肃性。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预算的执行要严格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章立制、落实责任、刚化管理。建立预算的刚性管理机制.制定包括预算管理制度、各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制、专项资金管理、内控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预算管理的职责、权限和审批程序,落实预算执行主体的权利与责任,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实施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监控。按照“财力集中、财权下放”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实施办法,加强全校财务收支和资金使用全过程监督与管理。

(3)加强预算绩效考核,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预算绩效考核是对经费支出与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的行为,是以支出“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以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判为手段的预算支出管理方式,它对提高预算支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绩效评价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科学的预算支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预算支出考核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项目投资评价三方面考虑,绩效指标的设定应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通用和专用指标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标准。在对各部门、各类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客观、公正测算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同类部门的支出水平,测算出能够真实反映预算同类资金的使用状况和效益状况的整体水平,作为标准值来考虑预算支出的效益。三是重视预算支出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应用。要研究和制定预算支出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管理办法,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经费投入方向、资金支持重点、责任人的业绩考核挂钩,真正实施对预算资金的追踪问效,以实现学校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四是出台具体奖惩办法,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学年预算资金分配的依据。依据绩效评价的结果,将各部门、分院()按绩效情况进行排序,对绩优的部门、分院()追加下一学年度的预算经费,而对绩差的部门、分院()将减少下一学年度的下拨经费,真正起到“奖优罚劣”和“依产定投”的目的。

总之,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要做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因此,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应把强化绩效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作为示范性院校建设的重点内容。

(《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7期)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传承京商文脉

   服务首都经济

  齐 鲁

 


718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喜讯再传,学院通过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组织的专家评审,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8年度立项建设院校。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原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市属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院被誉为“经理的摇篮”、“企业家的黄埔军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先进校”、‘优秀校”、“示范校”。

做企业的贴心人

8月,《教育与职业》采访了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王茹芹。她表示,培养“能财会商”的财贸人才是学院总的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同时,秉承“立足财贸,面向市场,深入实际,服务企业”的办学特色,每年承接完成政府、企业十余项重大课题项目,在商业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等领域形成了品牌优势。

“我们与多家企业完成了多项校企合作项目,专门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咨询服务。”王茹芹说,为了更好的促进首都经济建设,学院不断巩固和提升教学和科研力量。

记者了解到,目前学院拥有一批科研实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博士、教授领衔为学生们授课。这些师资在专业领域享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

而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则让学院的老师走向了市场第一线,很多教师被北京西友集团、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北京一商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欣晨洁化妆品有限公司、北京苏宁电器有限公司、北京四通电工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国际鸿基旅行社、北京弘锦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等知名公司聘为顾问、董事。

在服务首都经济发展中,学院逐渐形成了较强的科研实力,确立了在流通经济和商业经济战略研究方面的比较优势。目前,学院承接完成的《北京市“十五”时期商业发展规划》、《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商业发展规划》、《北京商业建立大企业主导型流通格局战略研究》、《北京市CBD商业发展规划》等战略性研究课题已经全面启动,并进入实施阶段。

教改是永恒主题

本着“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宗旨,学院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占教学总学时的40%以上。

目前,学院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标准,倡导传授有效知识、有用知识,实践教学经过探索形成了“单项技能实验、岗位综合实训、企业实习”三阶段无缝衔接的教学体系,确定了以培养能财会商、富有爱心、讲诚信、有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强调以下几点:一是体现财贸人才培养要求;二是体现做人和做事统一的要求;三是以就业为导向,落实“多证书’制度,将取证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四是将实践教学体系与职业能力展示相结合,突出能力培养和考核导向;五是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改革‘两课’教学,实行不完全学分制,大量开设文化类和艺术素质类选修课”,王茹芹如是说。

如今,学院已在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中形成了一整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同时还为学生搭建弹性学习立交桥,试行分级教学,并为提前就业的学生提供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弹性学习方式。

据悉,学院目前拥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市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国家劳动部职业资格证书试点专业2个。学院还将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会计、金融、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7个专业作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把实训中心财贸岗位综合实训课程中的《会计岗位综合实训》课程设为国家精品课程。

此外,学院还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办高职教育。通过合作、融通理工类和文史类教育理念,国内一流高校的基础学科和学院重能力培养的两个优势得到了很好的结合与发挥。

实训打造专业能力

当记者与王茹芹讨论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时,她的一番话令人深思,“我们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必须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财贸人才的需求是个什么状况,我们必须提前三年做行业分析和定性预测,届时我们的毕业生才可能适应行业需求。”

记者得知,作为北京市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局批准设立的北京市高校考评基地——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学院对在校中职、高职学生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发证工作,通过“单免”、“双免”的工作方式,为学生取证提供方便和保障。

为此,学院建有实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负责对实训基地进行管理和成本核算,提高利用效率。学院实训中心下设教学运行、设备管理、技能鉴定等机构。在王茹芹看来,作为服务社会的直接窗口,实训中心的管理与学院的管理同样重要,因此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2005年,学院作为北京市劳动局推进高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首批6家试点院校之一,拥有电子商务师、秘书、人力资源管理师、营销师四个国家职业资格的“双免”政策,考试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学生通过校内专业的理论与技能考试合格后直接取得相应证书。

与此同时,作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创新能力”和“通用管理能力”测评项目的培训鉴定试点单位,学院颁发的《关于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实施办法》对在校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途径及办法进行了明确规定。

企业“点菜”促成“订单”培养

采访中,王茹芹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叫“企业点菜,学院配餐”。

她解释说,学院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方向,将产学研一体化开发作为学院的基本发展模式,根据企业需求进行  专业流程设计和能力点设计,从而培养与企业对接的人才。

 记者获悉,这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学院与北京市百货大楼等企业的长期默契合作中形成的。与此同时,学院在实行“订单式”培养过程中,针对不同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的培养措施,如“翠微管理模式”、西单教室、蓝岛教室等。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学院还与北京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现代股份有限公司合作  开发实训基地,并引进了国际美容美发行业的知名品牌,成立了北京曼娜美容美发有限公司。这些措施不仅很好地服务了企  业的需求,为学院的人才就业赢得了市场,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

据该院就业部门老师介绍,就在广大高校毕业生怀揣简历奔波于职场应聘时,学院2005级金融专业的学生已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订购一空,提前一年成为“准就业者”。

“走与企业合作的开放式办学之路是我院多年坚持并形成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在实践与成绩面前,王茹芹颇有感触。她告诉记者,多年来学院与北京市百货大楼、西单商场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供需关系,近年又开拓了与北京华糖洋华堂商场商业有限公司,易初莲花、燕莎友谊商城、北京永外城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合作。

如今,学院依托行业,面向市场办学,与首都企业联系紧密,学生就业渠道广阔,学院可以为计划就业的毕业生提供2个以上的就业岗位,毕业生就业升学率达95%以上。

与此同时,学院根据经贸领域的专业特色,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学院已与美国席勒国际大学合作共同培养首都经济发展急需的会计、酒店与旅游管理、国际商务、信息系统管理、俱乐部管理专业人才,采用海外教学模式,使用原版教材,吸收西方教育精华。

“传承京商文脉,服务首都经济”,这是财贸职业学院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心声。我们坚信,不断超越的财贸人通过倾力打造应用型财贸人才培养基地、“京商”研究基地和商界咨询服务基地“三个基地”,在实现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中发挥卓越贡献。

(《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31期)

图书馆主要电子信息资源简介(十五)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针对当前我国文化事业的实际情况和科技发展的水平,整合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研究机构等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形成互联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精华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建成互联网上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并通过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部分地(市)、县(市)以及部分乡镇、街道(社区)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有新书咨讯、文化动态、民族文化、影视文化、名家名作、名家讲坛、世界遗产、农事指南、科普园地等丰富多彩的栏目。

访问“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请登录图书馆电子资源中心,点击“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访问地址。

本数据库由北京市属高校网络图书馆提供。

主办: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

编辑: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信息系统部

 


北区图书馆

校园网地址:http://10.0.96.254:81/  互联网地址:http://58.30.20.32:81/

南区图书馆

校园网地址:http://10.0.25.47/      互联网地址:http://58.30.20.125/

电话:(010)80358899-654         Email:qq332007@hotmail.com